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区人民法院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25 14:33    打印     阅读次数:
——2024年8月29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法院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2024年上半年,武昌区人民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 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抓紧抓实“公正和效率”主题,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以审判管理现代化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为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昌、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昌实践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上半年,全院共受理各类案件19768件,结案15399件,结案率77.90%。
上半年重点工作
一、增强大局意识,在护航武昌高质量发展上担当作为
服务平安武昌建设。依法惩治犯罪,审结各类刑事案件582件,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高站位推进禁毒工作,联合区检察院、区公安分局、区司法局制定《新时代高质效办好毒品犯罪案件工作指引(试行)》,审结涉毒品犯罪案件131件。全面守护高品质生活,审结影响群众“头顶”“舌尖”“出行”安全犯罪125件。全力守护老百姓的“钱袋子”,坚持依法打击、追赃挽损一体推进,审结养老诈骗、电信网络诈骗等诈骗案件12件,审结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涉众型经济犯罪18件,追赃挽损4亿元。坚定不移惩治贪腐,坚持对受贿行贿一起查,审结贪污、受贿犯罪 10件、行贿犯罪 2件及为腐败犯罪人员洗钱犯罪4件。
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压降企业诉讼时间成本,民商事案件小额诉讼及简易程序适用率91.47%、平均审理时间降至53.67天。做实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对涉案市场主体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双向分级”评估1,评估率100%。积极开展执破融合2试点,抽调有破产审判经验的法官、执行经验丰富的执行法官、执行员组建执破融合工作中心,建立“立审执裁破协同”工作机制,甄别、移送和审理执破融合案件18件。加强中小微企业救治,建立全流程破产和解制度,引导武汉某汽车销售公司在破产清算中达成和解,实现债权清偿100%。深化金融专业审判,发布金融案件解纷程序指引,审结金融案件3998件,设立“昌融云调”工作室,在线调解成功金融案件369件。
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坚持法治武昌、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审结行政诉讼案件171件。建立行政机关行政败诉案件风险提示和判前沟通机制,判决行政机关败诉45件,行政机关败诉率26.32%。建立重大行政争议共同协调化解机制,依法审结南湖中学改扩建重点项目等涉土地征收类非诉执行案件54件。强化行政审判府院联动,推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诉前调解行政争议1件,行政争议实质化解率23.98%。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针对案件当事人反映的一方提供虚假信息、骗取结婚登记的问题,依法向区民政局发出撤销相关婚姻登记的司法建议。
二、做实司法为民,在提高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上凝心聚力
强化民生司法保障。紧盯群众身边“小案”,审结涉教育、就业、养老、消费等民生领域案件1253件。聚焦基本民生权益保护,审结医疗损害、交通事故等侵权类纠纷586件。稳稳托起群众“安居梦”,审结房屋买卖、房屋租赁、建筑工程施工、相邻关系等案件498件,审理的低层业主不满加装电梯诉请赔偿案被《人民法院报》宣传报道。推进家事审判与少年审判融合发展,审结涉婚姻、继承、抚养等案件560件,发出线上《离婚证明书》67份、人身保护令6份、财产申报令754份、《关爱未成年人提示卡3》20份。中华路法庭审理的丈夫抢夺藏匿幼子离婚纠纷案,成功入选“湖北法院贯彻实施民法典 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十大典型案例”。全面落实“有信必复”,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按期处理来信1163件、来电1927宗,联合接访277人次。提升司法救助的温度,为确有困难的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万元。
兑现当事人胜诉权益。新收执行案件7767件,执结6677件,执行到位金额40.22亿元(含保全到位金额)。强化执行难综合治理,与区公安分局、武汉铁路公安局等相关部门在查人找物方面强化协作联动,利用公安信息系统和实时购票系统查找被执行人下落,通过实时购票系统查找被执行人15人次。持续开展“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专项活动,将27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向2606人发出限制高消费令,司法拘留被执行人93名,罚款12.10万元。执行的武汉某汽车服务公司租赁合同纠纷强制腾退案被评为“湖北法院强制腾退十大典型案例”。推进执源治理,用好执前督促、预罚款、预拘留等惩戒预警措施,引导主动履行,发出执前督促履行告知书791份,约谈当事人624次,已达成调解协议的198件,督促自动履行标的额6450.59万元,民事裁判申请执行率38.34%。
抓好“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深化“一庭一品”“一庭一专”,水果湖法庭积极打造金融审判专业品牌,完善与银保调等相关调解组织的协调联动,诉前调解成功金融纠纷3265件;中华路法庭积极打造“和合每美”家事审判品牌,设立“法院+妇联”家事调解服务站,家事纠纷调撤率44.84%;中南路法庭创建“无讼楼宇”,打造特色鲜明的“亲·和中南”品牌;杨园法庭结合辖区内消费场所产生纠纷特点,打造消费维权品牌法庭;白沙洲人民法庭以白沙洲街道作为融入基层综合治理的主要抓手,打造“同‘洲’共济护白沙”品牌。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主动参与共同缔造,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学校、送法进企业、法治夜校、法庭开放日等普法活动85次,打造“家门口+订单式+指尖上”普法宣传矩阵,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三、突出改革赋能,在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上笃行不怠  
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全面实施阅核制,出台案件阅核制实施办法,推进阅核制与审判质效管理机制深度融合,将上诉率、发改率、申诉申请再审率、抗诉率等指标较高和执行异常案件纳入阅核范围,实现监督管理“全覆盖”;大力推动院庭长阅核办案一体贯通,落实落细“关键少数”监管责任。今年以来,经阅核案件的上诉率、一审裁判被发改率分别为9.94%、0.75%,比全院平均值分别低5.62和0.96个百分点。建立数据会商工作机制,加强审判质量管理指标弱项情况分析,全院有13项审判质量管理指标优于去年同期。完善案件评查工作机制,开展指定评查、专项评查、重点评查等,共评查案件329件,从而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加强法答网和案例库工作,上半年在法答网上提问46个,在人民法院案例库平台报送案例4个,有效促进法律适用标准统一和裁量权规范行使。
加强智慧法院建设。认真落实“数字法院应用提升年”活动和湖北数字法院建设工作要点要求,把16套简易型科技法庭更新为标准型科技法庭,增配智能语音转写系统12套。强化刑事诉讼数字赋能,深化政法业务协同办案平台应用,提升公检法办案协作效率,协同立案523件,按期审结率99.78%。拓展诉讼一码通服务平台功能,除汉阳外与全市其他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开展跨部门协助联动,实现不动产信息的查询、查封、解封和过户等业务网上办理,上半年通过一码通平台查询不动产、车辆等信息222次,查封61次、解封14次。
深化多元解纷工作。构建立足审判、能动司法,全过程参与、全链条衔接诉调对接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机制,发出司法建议5份,诉前调解成功案件5936件,调解成功率56.71%。不断优化“法院+工会”机制高效化解劳动争议纠纷,诉前化解劳动争议117件,该工作被评为湖北法院首届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微创新”优秀案例。大力推行医疗纠纷案件司法鉴定程序前置和诉前调解,诉前委托鉴定医疗纠纷45件,武昌区平安医疗纠纷调解中心诉前调解成功案件35件。落实“一号司法建议”,依托“法院+建筑业协会”诉调对接工作室调解成功建设领域纠纷25件,涉及金额1700余万元,为当事人节约诉讼成本8余万元,相关工作被湖北电视台宣传报道。推进物业服务纠纷源头化解,发布物业服务合同纠纷典型案例,针对公共收益存在的问题制发司法建议,通过“示范裁判+诉前调解+司法确认”方式化解物业服务纠纷134件。
四、培优能力素质,在锻造过硬法院铁军上动真碰硬、
筑牢政治忠诚。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创新采用线上线下精学、党课宣讲领学、读书交流研学、红色主题践学、共融共建促学等“五学”形式,组织开展线下学习37场次,举办各类主题党日活动共计112场,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警提高党性修养。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积极培育立案庭党支部“法融·共享”、水果湖法庭党支部“平安·天平”等党建工作品牌,加强党建引领,深化“党建+审判”融合模式。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守牢政法领域意识形态主阵地,用鲜活事例、生动案例讲好中国法治故事,在省级以上媒体宣传报道114篇。
激发队伍活力。持续推进“精品案件、优秀裁判文书、调研文章培育工程”,1篇裁判文书荣获全省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三等奖,在全省法院第三十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评选活动中,3篇论文分获一、二等奖和优秀奖,1人被评为“组织工作先进个人”。抓实培训工作,开展民法典解读、论文写作、司法警务等各类培训活动,受培训干警518人次。抓牢队伍建设,配强院领导班子成员 5位、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1位,推动2名干警职级晋升,任命11名青年干警为员额法官,选派4名干警对外交流、挂职。关心关爱干警,邀请医学专家开办健康讲座,在特定节点组织干警开展户外运动、读书分享、包粽子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坚持从严治院。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不断在“学、思、警、治”上下功夫,院党组发挥“头雁”作用,开展集中学习研讨6次,班子成员带头讲纪律党课7场,组织干警参加党纪学习教育专题培训、警示教育等3场次,扎实推进党纪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工作,针对庭审、执勤、诉讼服务、裁判文书制作上网等存在的问题进行查纠整改,改进司法作风,维护司法权威,努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队伍。认真组织开展违反“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工作,借助人民法院“三个规定”记录报告平台,有记录报告事项2447条。
五、自觉接受监督,在严守公正司法生命线上履职尽责
依法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对我院工作的监督,高度重视议案建议办理工作,认真办结区人大信访交办件6件,积极配合区人大法制委开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调研等工作。加强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络沟通,邀请代表委员旁听庭审33人次、见证执行20人次、参与信访听证18人次,回复区政协提案委员会提案6个。自觉接受监察机关对法院工作人员进行监督,落实执行区纪委监委监察建议书4件,接受日常监督检查42次,收到问题反馈2件。依法接受检察机关提起的诉讼监督,邀请检察长列席审委会1次,认真办理检察建议15件,共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上半年我院各项工作取得了新进步,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工作中仍有以下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审判质效指标有待进一步提高,改判发回重审率、一审服判息诉率等指标全市法院排名靠后;二是司法建议质量不高、篇幅较短,距离上级法院评选出来的优秀司法建议差距较大;三是基层基础建设仍有薄弱环节,三个法庭原定改扩建计划受目前财政状况影响,无法按期推进,缺少替代解决办法。
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我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部署,坚持“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踔厉奋发、锐意进取,力争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是坚持服务大局,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武昌实践上展现新作为。扎实推进更高水平平安武昌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毒品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犯罪。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推行涉企案件经济影响“双向分级”评估,在降成本、提效率、优效果等方面出实招,深化执破融合工作,做强金融专业审判。深入推进法治武昌建设,加大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力度,针对行政机关“一把手”出庭应诉、行政复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依法发出司法建议。
二是坚信人民至上,在保护群众合法权益上推出新举措。树牢“如我在诉”理念,优化诉讼服务便民举措,全面落实“有信必复”,推进信访矛盾实质性化解。扎实贯彻实施民法典,妥善审理各类涉民生领域纠纷,抓好家事审判等特色亮点工作。切实解决执行难,持续开展“荆楚雷霆2024武汉行动”专项活动,推进执源治理。持续推进“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集中优势资源,加强重点培育,主动融入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三是坚定改革创新,在守好公平正义防线上打造新亮点。推进全国法院“一张网”建设,在智慧法院建设、司法科技创新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深化诉讼“一码通”平台和金融办案一体化平台的应用推广。加强审判监督管理,深入落实案件阅核机制,加强法答网、案例库建设,在精品问答、精品案例上久久为功。坚持“能动司法”“抓前端、治未病”等理念,做实司法建议工作,持续擦亮诉调对接工作品牌,推动劳动争议、金融、物业等重点领域源头治理。
四是坚守政治底线,在全面从严管党治院上取得新成效。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融合抓实政治建设和业务建设,在培育党建品牌上下真功夫,在学习领会全会精神上下深功夫。认真做好政治巡察暨司法巡查迎检工作,持续抓好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不断完善规章制度,推动整改工作取得实效。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续抓好党纪学习教育,常态化开展审务督察工作,严格执行“三个规定”,突出抓早抓小抓苗头,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反腐,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武昌新篇章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