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区政府2024年上半年工作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25 14:45    打印     阅读次数:
——2024年8月29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决策部署,锚定目标,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稳增长、促转型、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全力奋战“双过半”,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呈现高位平稳、稳中提质、承压向好的态势,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坚持稳中求进,发展基础不断夯实。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锚定目标,加压奋进,全力推动经济运行高位求进、进中提质。区域发展稳中向好,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97亿元、增速5%,服务业增加值794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1亿元,三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持续保持中心城区前列,在全市绩效考核中排名中心城区第2、全市第4,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1位、2位,在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百强榜中攀升至第41位、连续5年领跑全省。项目投资高位奋进,统筹做好项目新开、停工复建及入库纳统,上半年累计新开工亿元以上重大项目24个、新入库项目20个,成功推动江城之门、武汉电影乐园等4个停滞项目复工,长江创投大厦、联投中岳大厦等24个项目竣工投用,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9亿元、增速6.4%,增幅高于全市3.8个百分点。市场活力加速释放,针对性推出“昌七条”、新能源汽车、家电等消费促进政策,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高于全市16.3个百分点,武汉SKP、武昌万象城、中商世界里等中高端商业体密集开业,昙华林沉浸式演绎小镇火热开街,上半年接待游客2500万人次、旅游收入252亿元,全区实现社零额367亿元、增速7.3%,规模居中心城区第2的基础上,增速连续15个月排名中心城区第1,市场呈现出蓬勃复苏态势。
(二)坚持创新实干,发展动能加速积蓄。围绕产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方向,持续推动主导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集聚成势。聚焦主导产业提能,围绕9大产业链压实“产业链长制”,健全大招商格局,深入实施总部提能、楼宇提质行动,完善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上半年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5个、投资金额765亿元,新增经营主体2.2万户,全区企业类经营主体累计达9.4万户。聚焦数字动能培育,深入实施“黄鹤楼星空计划”,完成滨江数创走廊武汉数创大厦二期扩容,建成投用中心城区首个智算中心,招引落户抖音支付全国总部、滴滴出行华中总部等数创企业20余家,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同比分别增长17.1%和8.2%,以北斗应用、软件服务为引领的数字经济加速聚链成势,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了有力支撑。聚焦绿色优势转化,依托中碳登、湖北碳交中心等基础平台和“武碳通”气候投融资综合服务平台,征集入库项目200个、实现融资155亿元;抓住2024年全国碳市场大会契机,持续推介碳集聚优势、招引双碳产业链企业,大会期间集中签约项目12个、总签约金额114亿元,全区累计招引集聚涉碳机构企业260余家,环沙湖绿色低碳经济带正加速成型。
(三)坚持全域统筹,城区品质稳步提升。持续优化城区空间布局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断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服务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城市。征收出让有力推进,滚动实施征收“百日攻坚行动”,每周调度、每月研判,上半年完成征收585户、6.67万平方米,农行南、电车公司、临江大道305号等9个项目实现收尾清零;精心策划包装地段好、品质优的“小而精”地块,加大规划优化、招商推介、容缺审批力度,相继推出武锅B1-1地块、沙湖污水处理厂C地块和轨道交通8号线水果湖站配套地块3个“爆款”项目,土地溢价率分别达到31.9%、77%、60%,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完成读书院路、凤凰山东出口道路、紫凌路3条道路建设,启动武车中路、徐家棚街、红盛侧路等6条道路建设;新建停车泊位9805个、充电桩6013根,新启动1处加氢站建设;红盛侧路、秦风路、紫沙东路等5项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已全部开工,3处电力通道、3座变电站建设按计划推进,城市韧性进一步增强。老旧小区改造稳步实施,持续推进住房安居工程,上半年新开工老旧改造小区41个、完工46个改造项目,居家适老化改造已签约457户、完成改造152户,加装电梯82部、占武汉市(137部)47%,群众居家、出行更加便利。
(四)坚持精细治理,城市面貌不断改善。坚持全周期、精细化治理理念,高标准落实城市治理各项任务,全面美化城区面貌。狠抓城市精细化管理,高标准推进市政设施养护、违章建筑拆除、精致环卫等重点工作,拆除各类违建103处9.5万方,完成21条背街小巷和5处空置地块整治,维修改造车行道、人行道3.3万平方米,完成519个居民小区垃圾投放“撤桶并点”,打造首义公园片区、武昌火车站片区、黄鹤楼片区等一批“席地可坐”示范区域。加大园林绿化建设力度,完成水果湖横路、水果湖二小等7个口袋公园建设,新建绿地5.2公顷,改建绿地3.6公顷,建设绿道1.7公里;围绕沙湖大桥、中北路、临江大道、首义广场等汉马重要路段和点位,布置特色花卉11万盆,打造汉马最美赛道;在重要节点、区域布置时令花卉,完成中山路、友谊大道、中南路1.4万平方米道路绿化节点提升。深入推进流域综合治理,高标准抓好中央第三轮环保督察保障及反馈问题整改,统筹做好空气、水体、土壤综合治理,完成1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验收销号,加快推进巡司河环境整治攻坚,长江武昌段水质稳定在Ⅱ类,巡司河武昌段水质达Ⅲ类,辖区6个重点湖泊水质持续保持Ⅲ类及以上,外沙湖被评为全省2023年度湖泊保护典型案例(全省2个、武汉唯一)。
(五)坚持以民为本,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不断加大民生事业投入,着力扩大多层次、高品质公共服务供给,上半年民生支出44.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3.6%。深度推进共同缔造试点,优化调整街道“5+X+1”权责事项和社区“5+3+21”工作清单,建立健全“民呼我应”“以奖代补”“群团组织下沉”“以下评上”等机制,推进信托制物业、老旧小区建管运治一体化模式,街道社区实现减负提能增效,居民共建积极性极大激发,为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现代化治理探索新路子。持续提升教育医疗水平,统筹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滨江、杨园、白沙等片区导入,大东门小学建成投用,滨江实验一小竣备验收,中考普高上线率连续9年超60%、全市唯一,高考高分保护超全市20%、600分以上达1200人;七医院迁建项目建设完工,中华路、积玉桥两个社卫中心建设有序推进。常态开展文体惠民活动,成功举办广场舞蹈比赛、全民健身运动会、区直属机关趣味运动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开展读书阅读活动15场,为全区街道社区配送图书9860册,同步完成80余处数字阅读空间选址;为街道、社区更换健身器材700余件,不断夯实公共文体基础设施。始终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坚持就业优先,筹集岗位2.4万个,城镇新增就业1.44万人;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005套,发放公租房租赁补贴1400户;发放特困人员、低收入人员、残疾人等各类帮扶资金7604万元,医保参保扩面人数113万人,对口五峰、新洲协作帮扶成果持续巩固拓展。
(六)坚持底线思维,社会大局平安稳定。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平安稳定各项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工作,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和应急队伍建设,完善防抗救一体化机制,成功应对雨雪冰冻及多轮强降雨灾害性天气,有效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上半年全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未发生工商贸亡人事故,生产经营性道交事故起数同比下降66.67%,未发生大面积火灾和有影响事故。狠抓重点领域整治,以“零容忍”态度强力推进禁毒工作,统筹缉毒打击、预防宣教和平安关爱,圆满完成毒品国家预警通告地区“退列”考核验收;全力打好燃气安全升级战,完成城市燃气老旧管网改造110公里,安装户内安全设施1.04万户,推进非居、居民用气设施全面升级,严肃查处非法储存、运输、销售行为,全区未发生燃气安全事故;全覆盖落实物业小区安全检查,督促各相关企事业单位落实危房治理主体责任,完成14栋房屋治理,其中在册D级危房5栋,及时消除房屋安全隐患。狠抓风险防范治理,强化房地产领域风险管控,稳步推进绿地国际金融城等项目“保交房”工作;深入开展“清源”行动,构建全链条金融风险预警防控机制,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为企法律服务和信访积案化解,上半年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400余件,市级交办的信访积案化解率达85%,社会大局保持平安稳定。
在抓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区政府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依法行政,扎实推进议提案办理,办结省市区“两会”期间议提案469件;强化数字政府建设,举办政企供需对接恳谈会12场,持续推进第四批惠企便民智慧场景建设;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超常规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整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预算收支管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
上半年,面对投资放缓、债务承压等前所未有的困难局面,在区委坚强领导下,全区上下凝心聚力、合力攻坚,交出了一份质量很高、含金量十足的“期中答卷”。但也存在传统优势面临挑战、重点行业支撑不足、财税收支压力较大等问题。对此,区政府将高度重视,认真研究,采取针对性措施切实加以改进、解决。
三季度,区政府将锚定目标、加力提效,再接再厉、持续发力,狠抓投资攻坚、消费提振、产业创新、营商环境优化等工作,提振“四气”、担当善为,进一步巩固提升经济回升向好势头,奋力夺取全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