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武昌区人民政府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
发布时间:2024-07-10 11:22    打印     阅读次数:

——20244月25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二十一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局局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决策部署和区委、区人大常委会工作要求,区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工作,积极压实工作责任,认真组织实施,现将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截至2023年底,纳入全区国有资产报告统计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共313户,其中:企业84户,行政事业单位229户。国有资产总额973.17亿元,同比下降11.74%;负债总额659.65亿元,同比下降11.24%;净资产313.52亿元,同比下降12.78%。

(一)企业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1.企业国有资产总量

截至2023年底,纳入全区企业国有资产报告统计的企业共84户(一级企业10户,二级企业26户,三级企业37户,四级企业11户)。主要指标:(1)资产负债情况:国有资产总额725.70亿元,同比下降11.28%;负债总额612.05亿元,同比下降13.58%;所有者权益总额113.65亿元,同比增长3.52%。(2)生产经营情况:营业收入34.60亿元,同比下降6.81%;利润总额0.98亿元,同比下降49.22%;净利润0.62亿元,同比下降57.53%;已交税收总额1.27亿元,同比下降63.29%。(3)收益分配情况:2023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3193万元,实际上缴国有资本经营收益4011.28万元,超预算目标25.63%,其中,安排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2772.90万元。(4)高管薪酬情况:一级企业及各级子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共137人,平均薪酬24.41万元。其中,国控集团及其各级子公司高管56人,平均薪酬33.48万元;首义科创投集团及其各级子公司高管47人,平均薪酬18.48万元。

本年度全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较上年有较大降幅,主要因滨投公司将长期挂账的应收、应付款项进行冲抵,资产、负债同时减少。此外,环建公司对部分公共基础设施移交下账,对贷款利息成本以区政府城建计划资金冲减等原因,也导致资产总额下降。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原因:一是2022年国控集团政通壹公馆房地产项目进行结转创收,营业收入超17亿元,利润总额约7000万元,导致2022年基数较高;二是2023年房地公司下属武昌物业总公司承接的老旧小区改造业务下降,营业收入减少5.6亿元,导致利润总额相应减少。

2.国有资本规模布局情况

截至2023年底,84户企业实收资本共计67.08亿元,同比增长10.51%。其中,国有资本67.01亿元,民营资本0.07亿元。国有资本主要布局于三个行业:(1)投资与资产管理类。共5户企业(国控集团、首义科创投集团、滨投公司、环建公司、城投公司),总资产642.00亿元,净资产99.92亿元,营业总收入31.21亿元,利润总额1.03亿元。(2)房地产开发经营。共3户企业(区房地公司、保障房公司、昌大公司),总资产83.18亿元,净资产13.36亿元,营业总收入2.11亿元,利润总额47.20万元。(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共2户企业(昌安公司、世纪尚文),总资产0.52亿元,净资产0.37亿元,营业总收入1.28亿元,利润总额-0.05亿元。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1.资产总量情况

截至2023年底,纳入我区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统计范围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共计229户,其中,行政单位63户,事业单位166户。与去年相比增加1户,为武汉市武昌区红十字会。

截至2023年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247.47亿元,同比下降15.46%;负债总额47.60亿元,同比增长18.55%;净资产199.87亿元,同比下降20.87%。

2.资产分布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全区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总额82.47亿元,同比下降40.56%;无形资产总额13.36亿元,同比增长58.83%,固定资产总额33.46亿元,同比增长3.16%在建工程总额25.48亿元,同比下降3.42%;公共基础设施92.54亿元,同比增长6.95%

3.重要行政事业性资产情况

1)土地使用权

截至2023年底,全区共有土地134.8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5%。账面原值13.48亿元,同比增长58.96%。净值13.22亿元,同比增长59.28%。

2)房屋

截至2023年底,武昌区房屋总面积179.2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34%。账面原值34.33亿元,同比增长8.54%。账面净值25.66亿元,同比增长7.63%。

3)车辆

截至2023年底,全区车辆共拥有1553台,同比下降2.69%。账面原值3.30亿元,同比下降0.90%。账面净值0.98亿元,同比下降24.03%。

4)公共基础设施情况

截至2023年底,公共基础设施总额92.54亿元,占行政事业性资产总额37.39%。公共基础设施重点分布在水利、市政等行业,水利基础设备净值为37.25亿元,包括:堤防9.42亿元、泵站2.81亿元、渠(管、隧)道25.02亿元。市政基础设施净值为55.24亿元,包括:园林绿化设施7.36亿元、市政交通设施47.76亿元、市政环卫设施0.12亿元。其他公共基础设施0.05亿元。

资产总额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区建设局为落实省委巡视整改要求,将归属于其他城建项目建设主体的长期挂账余额下账,共计64.33亿元,城管局、水务局等部门正在逐步上账中,待各单位完成上账后,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将与前期体量保持一致。在建工程减少、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武昌区教育局下属二级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将已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7.38亿元全部转为 2.38亿元固定资产和5亿元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公共基础设施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区城管局将32条道路入账,共计5.16亿元。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总体情况

1.国有土地资源总量

根据国家下发的2022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石洞街不在统计范围内),武昌区国土总面积(扣除东湖风景区部分)为7116.58公顷,其中国有土地面积7113.05公顷,占辖区国土总面积的99.95%;集体土地面积3.53公顷,占比0.05%。

2.国有林木资源

武昌区并无存量森林资源,现状林木资源主要是城市绿化。建成区绿地率38.65%、绿化覆盖率40.89%、人均绿地面积13.96平方米、林荫路推广率88%。区内共有12个社区公园,占地面积41.73公顷;64个口袋公园,占地面积48.65公顷。

3.国有山体资源

武昌区纳入保护规划的国有山体9座,分别是凤凰山、花园山、蛇山、梅亭山、小龟山、洪山、狮子山、珞珈山和半边山。国有山体本体线面积153.83公顷,山体保护线面积89.23公顷。

4.水资源

武昌区列入湖泊保护名录的湖泊6个,区内有河流5条, 2023年全区河流湖泊水质稳中有升。

5.湿地资源

武昌区湿地面积总计1522.91公顷,其中,湖泊面积319.00公顷,河流面积1191.90公顷,坑塘面积2.73公顷,沟渠6.98公顷,内陆滩涂2.30公顷。湿地受保护面积245.79公顷。

二、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架构

一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重组。推动构建“科创融资+古城运营+城市建设+房产运营”四位一体国企架构,完成黄鹤集团、市政工程处、劳服公司、环建公司等划转整合。二是开展企业信用评级。国控集团、东湖城建两家企业2023年12月获评AA+信用评级,目前正分别向上交所、深交所申报发行首批公司债券。三是实施企业“三资”清理盘活。综合运用调剂使用、市场化处置、出租、特许经营权拍卖等形式,挖掘资源资产的潜力,2023年盘活国企资产2.68亿元。

2.强化监督,提升国资监管效能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发区属国企投资、融资及担保办法,重点加强投融资、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重大事项监管措施,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二是推动清廉国企建设。设立国企纪律检查委员会,明确专职纪委书记,强化出资人监督与巡视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机制。三是科学界定出资人监管边界。重大事项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日常经营事项由企业依法进行内部决策,推进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3.优化布局,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实力

一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力度。进一步明晰区属国有企业主责主业,首义科创投集团打造“首义论碳”品牌,创办“首义论碳”公众号,推进武昌区华为云创新券项目,加速区域数字化转型。二是推动企业科技创新。首义科创投集团下属武汉武房网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获国家高新技术认定,入选2023年湖北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增值电信业务许可证;东湖城建集团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优势,投入研发经费1449.24万元,开展科研课题9项,拟申报专利19项,获湖北省市政协会QC成果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夯实管理日常工作,提升资产管理水平

一是开展预算一体化数据迁移工作。组织各行政事业单位开展资产系统数据检验、卡片信息完善等工作,举办两场系统应用培训会,数据迁移工作于2023年5月圆满完成。二是完成资产管理系统月报、年报编报。强化资产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密切配合,对于核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核实,确保月报、年报编报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三是进一步规范社区资产管理。明确社区资产管理责任及管理规范,建立健全社区资产管理机制,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确保资产安全完整,高效利用。

2.开展资产清理盘活,提升资产使用效率

一是盘活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清理盘活的重点资产共21处房产,建筑面积2.49万平方米,账面价值3.08亿元。二是开展“三资”清理,梳理兴昌公司代管的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筛选重点资产49处,面积2.05万平方米,价值4.22亿元进行盘活利用。三是积极推进国有资产内部调剂共享。组织街道对疫情防控配置的核酸岗亭等资产综合利用,7条街道的36个核酸岗亭用于社区值守、环卫工休息、快递寄存、共享书屋等便民服务。

3.经营资产集中管理,完善资产管理流程

一是加强经营性房产日常动态监管。指导督促水果湖街道、粮道街道等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兴昌公司编报经营性房产年度经营计划。二是做好2023年行政事业单位房屋租金免收、缓收相关工作,做到应免尽免、应缓尽缓。全年行政事业单位租金免缓涉及447户,减免房租247.86万元,缓收房租734.86万元。三是完善经营性资产收入收缴流程,建立“财政、国资部门-主管部门-使用单位”三级监管体系,推动由兴昌公司代管的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性资产出租收益直缴金库,减少企业税务负担,杜绝管理漏洞。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情况

1.持续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

一是积极开展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报告专题研究,探索开展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二是积极深化推进园林建管体制改革,完善了新建绿化工程竣工验收、绿地配套建设项目申请及占用、破挖绿地申请等行政审批业务程序。三是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建立河湖保护长效机制。

2.落实国有自然资源管理的主体责任

一是巩固土地要素保障作用,完成土地资产处置、出让、划拨及拆迁征收等项目142宗,超额完成2023年闲置土地处置率50%的考核目标,武昌区闲置土地处置率已达83.88%,全市排名第一。二是持续推进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完成新建绿地8.2公顷,改建绿地5公顷,植树0.6万株,完成白鹭街、世纪广场、放鹰台口袋公园等9个口袋公园建设。三是坚持水资源环境质量改善。武昌区2023年2/3湖泊入选全市美丽河湖,入选数量和比例均居全市前列,在全市水污染防治“红黄旗”考评中,武昌区为全市第二名。

3.严格自然资源执法筑牢安全防线

一是牢筑国土安全防线。严格土地执法监察,规范开展告知承诺制项目抽检、规划条件核实、核查卫片图斑、认定违法建筑(构)物等各项执法工作。严格落实汛期地质灾害“三查”和信息上报制度,组织地质灾害宣传、培训、演练5次,有效防范风险隐患。持续推进用地分类管理,稳步实施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二是严守水务生态安全防线。严格河道采砂执法管理,全面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日常巡查和隐患排查,严格加强长江武昌段生态环境监管。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区政府将严格按照区委、区人大常委会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的分类监管,提高国有资产使用效益,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企业国有资产管理

1.加强国有企业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将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融入到公司法人治理中,建立健全“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合规管理监督为重点”的监管体系,实施常态化风控监督,加大问题整改跟踪检查力度,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2.完善国有企业考核体系和薪酬制度

将区属国企纳入全区绩效考核,参考省、市考核方案,积极配合区委组织部,明确区属国企绩效考核内容和方式,完善考核体系。同步推进工资总额制度(结合年报审计),在工资总额制度完成的基础上深化薪酬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负责人绩效薪酬。

3.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

加快构建“1+4”的区属国企架构,建立完善“科创融资+古城运营+城市建设+房产运营”四位一体发展模式,聚焦主责主业,进一步增强国企发展活力,实现区属国企改革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的分工协作格局,提高企业国有资产使用效益,同时推进区属国企发债进度,力争首发完成5-10亿元企业债券发行,为区级战略投资做好资金保障。持续进行企业国有“三资”清理,梳理可利用资产,推动资产盘活利用。

(二)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

1.加强资产管理的规范化

通过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打破国有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采购管理等工作的壁垒,打通工作衔接渠道,逐步提高工作效率和精准度,进一步提高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夯实资产管理基础信息

加大对房屋及构筑物、土地、车辆等资产核查力度,加快推进已使用在建工程转固,完善资产卡片信息,规范会计核算。确保账卡相符、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真实、准确、完整反映资产情况。

3.推进国有资产盘活使用

一是能用则用,推进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共用,实现跨部门、跨地区、跨级次资产调剂、资源整合。目前新政务中心已初步建成,拟先将区内闲置资产优先调剂新政务中心使用。二是不用则售,除不动产公开处置外,通过竞争性方式转让股权、债权、特许经营权,增加财政收入。三是不售则租,将短期内难以出售变现的经营性资产,委托管理、统一公开招租。

(三)自然资源国有资产管理

1.推进主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融合

落实国土空间统一用途管制要求,以“国土三调”及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基础,做好森林、草原、湿地调查监测工作,对涉及地类变化的,由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林草部门共同审核确认后,纳入国土变更调查和林草湿图斑监测成果,确保地类认定的一致性,不断夯实自然资源管理“一张底图”基础。

2.加强自然资源资产清查工作成果应用

依托全民自然资源资产清查、价格体系建立和价值量核算、所有者权益确认等,全面报告自然资源资产实物量与价值量的规模、质量、结构、分布、配置、收益及变化情况。进一步探索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探索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实施路径。

3.健全信息技术保障支撑机制

全面提升数据治理能力,消除数据壁垒,推进数据主动、顺畅、实时汇聚,持续丰富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资源,拓展建设“地上地下、陆海统筹、三维立体、时空连续”的自然资源“一张图”,实现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