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关于全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情况的汇报
发布时间:2023-10-30 11:13    打印     阅读次数:

——2023926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届人大常委会十四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

 

主任、各位副主任:

下面我代表区政府,报告武昌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管理工作情况。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是重要的民生保障工程,是完善住房政策和供应体系的必然要求,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我区目前主要有用于解决城镇低收入居民住房困难的公共租赁住房(以下简称“公租房”),面向我市新市民、青年人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保租房”),和面向在我市无住房的新就业创业大学毕业生的人才租赁住房(以下简称“人才房”)。

一直以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进住房保障工作,取得了一定工作成效,2020年全市排名第一,2021、2022年全市排名第二。现就我区住房保障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多方联动,多措并举,共同筹集房源

截至目前,我区共建设筹集公租房5811套,保租房6969套,人才房7120套(政府持有产权人才房927套,市场租赁企业签订框架协议人才房6193套)。

为推动保障房房源筹集,我区多措并举、创新思路多渠道筹集房源:一是区政府新建和购买。如武泰闸C地块新建671套公租房,目前正在主体施工,购买东沙花园168套用作公租房;二是在房地产租赁市场上长期租赁房源筹集。如租赁余家头村还建房怡华苑403套、余家湖村还建房东沙花园1181套用作公租房;三是区政府协调市房管局使用市局和外区产权的房源。如市局调配洪山区江南新天地C区公租房914套,军威苑公租房998套;四是各职能部门和区属国企建设。区房管局、滨江管委会、华中金融城以及其他区属平台、区属国有企业积极建设筹集保障房,如武汉首义科创投集团公司利用原有经营资产武昌站项目改建33套人才房、滨江管委会清理闲置还建安置房东方雅园23套房源用作公租房等;五是发动市场主体参与建设。职能部门会同各街道整理汇总保障房相关政策,集中向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校、城中村上门宣传,摸清区内闲置土地资源和存量房源,搭建平台,促成房地产企业与商业银行进行对接,利用保障房金融政策为房地产企业解决融资困难,同时引导其参与保障房建设。如余家湖村利用城中村闲置产业用地C地块新建954套,融通地产(湖北)公司利用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的资产原省武警招待所改建264套保租房等;六是政府与市场主体合作建设筹集。如认定建信住房公司CCB建融家园项目166套租赁房为保租房;与房地产市场上信誉好、服务质量佳的租赁企业自如公寓项目签订框架协议,提供4777套房源供人才房备用房源使用等。

二、精细管理,大胆创新,提升服务水平

在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目标任务的同时,我们还对保障性住房的资格管理、房源配租、运营服务等进行全流程监管,不断完善管理体系,强化服务意识,优化管理模式,具体做法有:

(一)大力宣传,提升保障房优惠政策“知晓面”

为推进廉租房与公租房并轨实施和武汉市2022年最新的人才安居政策落实落地,区房管局、残联、民政局、招才局、人资局、团区委、街道、社区等部门联合进行扩大宣传。一是结合12·4普法宣传日等活动到主干街道、公众聚集区“摆台设点”,通过制作展板、发放资料,加强社会面政策宣传。二是在社区设立咨询点,现场解答保障房资格申请、复核、租赁补贴发放等疑难问题。三是针对部分保障房住户对住房保障政策、残疾帮扶政策、民政救助政策不理解、不认同的,组织人员进保障房项目所在地,进行面对面答疑解惑。四是组织开展房源推介会,对接留汉人才等现场解答政策,选看房源等。五是按照市委组织部、团市委要求,与市级联合打造了全市首个青年人才之家“壹号·驿站”,为外地来汉求职创业的青年提供七天免费住宿,并拍摄宣传片在全市范围广泛宣传,该项目受到了市领导高度肯定。

(二)敢于担当,勇做公租房服务改革“破冰人”

根据住建部、财政部《关于印发推行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管理服务试点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和市房管局试点工作要求,2018年底,我区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公租房运营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按照规范购买主体、购买内容、选定承接主体、完善购买机制等6个方面,作为全市唯一的一个区开展了全流程改革试点工作,在广泛开展市场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整套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运营服务承接主体的工作内容、考核标准、奖惩机制和退出机制,设计了公租房租金收缴资金专户和承接主体履约保证金制度,有效地防范了政府购买服务可能存在的资金风险。2019年2月,通过市场公开招标,择优引进了“武汉东湖高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公租房的运营管理单位,借力于该企业优质的服务理念和管家、维修团队,直接服务于公租房运营管理。通过购买服务引进市场主体与国有平台公司良性竞争、进一步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较好地提高了住房困难群众入住的满意率。

我区的试点工作为全市形成政府购买公租房运营服务管理规范、质量标准、价格模型、评价体系等打下了基础,也为全市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武昌模式”,试点工作成效,被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新华社刊载,同时,也受到了省厅、市局的充分肯定。

(三)注重品质,强化武昌保障房“软实力”

为了给公租房保障家庭提供简洁温馨、安全舒适的居住环境,我们狠抓了公租房装修质量,严格执行《政府采购法》的招标手续,按照市级统一装修标准,对公租房进行装修。在装修工程施工过程中,一是加强巡视巡察,每天关注装修进度,每周对装修施工项目进行现场巡视巡察,发现施工问题及时督促整改;二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施工各工序的安全责任人,强化了项目施工安全;三是每月组织施工、监理、审计单位召开项目施工进度和质量例会,进一步推进施工进度,把控工程质量。

为提升人才房综合品质,针对新创业就业人才这一群体住房的个性需求,我们学习、借鉴市场租赁企业好的设计风格和经验,在新项目启动装修工程前,综合考虑包括生活起居必备设施设备的配置、生活物资存储空间设置、选材质量安全、审美、静音要求等细节,反复论证人才房装修工程实施方案并开展施工,目前统一装修的人才房已陆续上线配租,深受入住大学毕业生的欢迎,新上线配租的房源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状。

(四)一事联办,开好资格审核“便民车”

保障性住房的资格准入涉及房产、收入、户籍、家庭关系、学历、就业情况等方方面面,为保障国家的住房保障政策切实落到实处,我们在资格准入环节要求各部门按职能审核,严格把关,便捷高效做好服务。

公租房资格申请人持相关材料向其户籍所在地社区提出申请,街道组织社区核查申请人家庭收入和房产状况提出初审意见。区房管局审核申请人家庭房产情况,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在区政府政务网上公示7个工作日,发放公租房保障资格证明。我区现有公租房保障对象7179户,其中已配租5677户,1502户领取租赁补贴,等待公租房配租。

人才房资格申请人可线上线下提出申请,提交资料后,由房管、人资、社保部门分别针对申请人家庭在本市住房状况、学历、社保缴纳情况进行联合审核,审核通过后,进入武昌人才房微信小程序参与选房。截至目前,全区人才房通过资格审核4808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人,博士研究生169人、硕士研究生1957人、本(专)科2681人),累计为2615人解决住房困难,轮候775人,轮候期间自动放弃和资格失效未予以保障1418人。

(五)公平公正,确保房源分配“精准化”

为确保保障性住房分配公平公正,我区认真执行武汉市公租房配租管理办法,同时建立和完善人才房的分配制度和资格复核机制,让有限的公共资源优先惠及住房困难家庭和在汉就业创业群体。

公租房:一是强化公租房分配管理。对于新筹集的公租房项目实行公开登记摇号配租,根据轮候家庭持证时间按照“项目公告-登记-摇号-选房-公示-签约”的程序进行;对于腾退空置的房源实行动态配租,按轮候家庭持证时间先后顺序确定配租人员范围并依次进行配租,在配租中,优先照顾低保、低收入家庭。二是加强动态监管。通过运营机构日常巡查、专项检查,群众投诉、媒体曝光等渠道以及住房保障系统筛查等形式严格开展保障资格动态监管。同时对领取租赁补贴的保障家庭,按年度定期开展资格复核。三是严格落实公租房复核退出机制。经复核,对收入、住房面积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停发住房租赁补贴,已实物配租的,按市场价缴纳租金或责令限期退出。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整改因住房面积超标的保障家庭共264户。

人才房:一是线上配租。新筹集房源对大学毕业生依据资格登记先后顺序,在我区开发运营的微信小程序上选房看房,并签约入住。动态房源按资格获取先后顺序,执行预租登记配租;二是人才房资格实行动态复审。动态复审主要以每年续签租赁合同前对入住人员的住房、社保缴纳情况进行复审,资格有效的继续续签;对不再具备资格的执行市场价缴纳租金或腾退房源。截至目前,我区已累计清退不符合保障资格的大学毕业生396人。

(六)优化管理,当好保障房的“金管家”

为提升我区保障房的运管服务水平,切实做好保障房入住后的运营监管,我们多维度优化管理措施,提升服务意识,一是推出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经过精心部署,在全市率先推出“武昌区住房保障信息化运营管理系统”,建立了公租房从选房、签约、入住、缴费、巡查、维修等一系列网络运营信息化管理体系。公租房保障家庭通过“武昌住房保障”微信小程序,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相关服务事项的申报,运营管理人员迅速办理相关事项并反馈情况,监管人员进行实时监督管理。该系统的上线,改变了以往传统的运营模式,打造了线上集运营、管理、服务于一体的新型运营管理模式,确保服务事项实现更快、更准、更便捷,真正做到了多让数据网上跑、少让群众路上跑。同时,该系统的上线极大地提高了公租房租金收缴率,我区目前租金缴费率达到85%,在全市中心城区位列第一。二是建立重病、孤寡、残障等住户管理信息台账和安全关爱制度。针对公租房住户中孤寡70岁以上的重病和行动不便的残障人群,我们及时从安全角度出发,要求运营单位,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问候,严格落实每周敲门行动,并且帮助他们购买生活用品、药品,打扫房间,实实在在的“关爱”特殊老人,把安全工作做牢做实,防止严重冲击社会道德底线的事件发生。三是聘请公租房住户中的党员担任“义务安全监督员”。充分发挥党员的红色引领作用,协助做好公租房小区内的安全巡查和违规使用公租房的劝导等工作,其次,开展公租房家庭“五星住户”的评选表彰及增值服务活动,用榜样的力量倡导保障家庭合规安全使用保障房。四是引进公租房、人才房运营管理第三方绩效评价。每个考核年度每季组织运管机构召开运营管理绩效评价分析会,对3家运管机构各季度以及全年的运管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总结,对照绩效评价标准,结合运管与服务的实际工作,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并督促整改。

(七)丰富生活,善做人才“贴心人”

我们利用人才房项目的公共场所,适时开展消防安全、法制宣传、节日欢聚等主题活动。在冬、夏火灾易发期、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消防演练,加强安全知识宣传;同时契合传统节日经常性举办节日慰问、食品制作、文创评选、影视沙龙等系列活动,打造青年人青睐的休闲、社交、娱乐空间;还配备共享厨房、健身房、洗衣机等设施,极大地提高了入住人才房青年人的凝聚力和生活的便利性、舒适性。

(八)共克时艰,筑起疫情“防护墙”

疫情防控期间,按照区指挥部要求,全区住房保障部门和运营机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及奉献精神,积极投入疫情防控,共同筑起了保障家庭防护墙。一是疫情初,在规定的时限内利用电话、短信、微信群等形式摸排保障家庭阳性、密接、次密接等“四类人员”情况,及时上报区指挥部,为封控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公租房小区封控中,积极为保障家庭代购药品,并为高龄独居、残疾人外出就医提供方便,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运营机构派员、派车送重症人员就医10余次。三是积极打通公租房小区“保供直通车”。疫情期间,公租房小区生活物资紧张,有的住户已出现断供的现象,针对此种情况,区房管局住房保障部门组织各运营机构及时将鱼、肉、菜、米、油等生活物资直接送到公租房住户家庭,做到了蔬菜基地直达公租房小区、商超直达保障家庭餐桌。针对低收入、低保户家庭缺米少油,生活出现断炊的情形,区房管局代表政府采购米、面、油等必备生活物资,直接送到困难家庭手中,缓解了公租房住户燃眉之急。东沙花园低保户曹恩美满含热泪握住房管局工作人员的手,深情地说“感谢党,感谢政府,疫情中,如果不是政府及时送来了紧缺的生活物资,我这老婆子,饿死在家里都没人知道。”疫情期间,房管局采购了鱼、肉、菜等共计8.3万元。四是对直接参与一线抗疫的医务人员、民警、社区工作者中的人才房住户减免租金和物业费152.35万元,有力地调动了他们参与防疫、抗疫的积极性。上述疫情期间区房管保障部门、运营机构的感人做法和付出,分别被中央、省、市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

(九)化解矛盾,争做社会稳定“稳压器”

针对长江鑫都、尚品虹城等市场租赁方式筹集的房源无法续租的问题,我们提前谋划,通过积极与业主沟通,多途径重新筹集等方式,及时补充房源,制定公租房保障家庭换房方案,并会同街道、社区、运营机构做好房源调换及搬家工作,从源头上化解矛盾。针对全市无政策依据要求买断公租房信访群体,我区立即成立专班,组织人员,迅速摸清违法上访重点人谢军、李昌津等20余人,根据实际情况和维稳工作要求,协助他们办理社会救助、给予生活物资帮扶,同时联合街道、社区、民警上门进行政策宣讲,依法训诫,化解信访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三、存在的问题

(一)房源筹措难

一是武昌区是超大城市核心区,土地资源紧张,既要发展经济,又要做好民生保障,在本辖区内建设保障房存在一定困难;二是市场上可规模性筹集的小户型房源主要来源于城中村改造的还建房,而随着城中村改造接近尾声,小户型房源资源枯竭,通过租赁城中村还建房的形式解决公租房房源也存在困难;三是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资金投入多,成本回收周期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新建、改建的积极性。

(二)资金有短缺

根据《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办法的通知》(武政规[2020]3号)等文件精神,将保障性住房的建设筹集、运营管理等纳入我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支持范围,给予相应的资金补助。但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大量资金需要区级财政筹措,增加了区级财政压力。目前我区人才房经费缺口1100余万元,公租房经费缺口600余万,直接影响了我区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和运营。

(三)人员不稳定

随着机构改革的推进,街道、社区设置的房管专员由专职调整为了兼职。街道、社区从事公租房资格审核的工作人员,每天面对的是低收入弱势群体,工作压力大、任务重,从业人员思想不稳定,流动性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租房相关政策的精准执行。

(四)退出有难度

保障性住房一方面保障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可以有基本的居住场所,另一方面为中等收入家庭提供阶段性住房保障,按照国家住房保障总的要求,保障性住房需要快速流畅地流转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目前按照我市公租房管理办法,一部分收入超出保障标准的家庭可缴纳市场租金不退房,一部分已购房且超出住房保障面积的家庭不愿退出公租房,面对这类群体,并没有强制性退出手段,这就致使本就有限的保障性住房资源,面临“只进不退”的窘境,无法快速流转保障真正急需住房的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继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筹集力度。加大政策宣传力度,继续到辖区内各街道实地走访、摸底,寻找有可用土地、房屋资源,有合作意向的社会主体,把保租房关于金融、土地、税费、水电气等支持政策讲解清楚、宣传到位,动员社会主体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积极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的落地实施,加快余家湖城中村产业用地C地块保租房和武泰闸C地块公租房等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开通保租房新建、改建绿色通道,协调市房管局、市自然资源规划部门办理相关审批手续,切实让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二)加大资金筹措力度,多渠道落实资金。切实落实保障性住房区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动员社会主体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吸引社会资本,包括银行、保险、民营等资金,继续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资金,全方位多渠道落实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

(三)加强指导培训,提高资格审核人员综合素质。针对保障性住房资格申请审核实际情况,加强对审核人员的业务指导培训,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廉政廉洁和心理素养教育培训,提高资格审核人员的业务知识和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努力做到严把资格关口的同时,热情、耐心、细致地为保障对象提供好服务。

(四)严格执行现有政策,加强社会监督。严格按照现有政策对公租房、人才房等保障性住房资格进行审核、复核,并依据审核复核结果执行相关规定,加大政策宣传,促进社会监督,探索建立更完善的退出机制,积极试行社会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