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区人民政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2-10-28 09:13    打印     阅读次数:

——2022年9月28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陈  磊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以下简称“一法一条例”)颁布实施以来,区政府高度重视贯彻实施工作,切实把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目标,认真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区“一法一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与成效

区政府严格按照“一法一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依法履责,主动作为,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有为。近三年,全区累计新增就业8.1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39万人,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0.95万人,扶持创业1.36万人,创业带动就业4.31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3%以内,累计发放就业创业补贴资金4.6亿元,就业工作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第一。国家人社部、省人社厅相关领导多次到我区考察指导“零工驿站”建设等工作,全区32个社区被省市评为充分就业社区,户部巷社区被评为湖北省星级充分就业社区,全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一)履行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区政府坚持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以促进创业带动就业为重点,以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品牌,以人力资源市场培育为主体,全面发力、持续用力,建立和完善了促进就业的良好工作机制。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区政府把宣传贯彻“一法一条例”纳入重要工作日程,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人资局,形成了由区人资局牵头抓总,相关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格局。二是高位谋划工作。坚持把就业作为最大的民生,从全局高度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将“努力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纳入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 2035年远景目标,每年安排1.5亿元就业专项预算资金支持全区就业创业政策落实和相关工作开展。三是建立考核机制。根据区情和工作实际,将就业综合指数市级绩效目标任务分解至各街道,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区就业目标工作调度会,主要围绕就业创业政策覆盖率、职业技能培训等重点工作进行调度,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

(二)坚持就业优先政策,做好援企稳岗工作。中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企业稳才能就业稳,区政府全力以赴做好援企稳岗工作。一是落实稳岗政策。为辖区1.9万户参保单位发放稳岗返还资金共计2.49亿元;阶段性减免社会保险费合计33.53亿元;开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2019、2020年结构调整专项奖补工作,共计补贴8382人,补贴金额达1358.7万元,这些真金白银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稳定了经营、促进了发展。二是优化企业服务。定期对全区140个社区的280余名服务企业网格员开展“金牌店小二”培训,服务企业的能力不断增强。在杨园街海创云国际企业中心率先试运行湖北省首个“政务晓屋”,以“一对一云座席服务”构建政务服务“云窗口”,提供了全流程政务“云服务”。三是助力企业融资。制定“再担园区贷”工作方案,通过进一步简化担保流程、降低担保风险、扩大服务范围,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2021年,为全区56家企业提供贷款9500余万元。

(三)实施才聚荆楚工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围绕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落户安居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高校毕业生“引得来、留得住”。一是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三年来,共为339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5334次;精心组织“就在武汉,创赢未来”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60余场,提供岗位12万余个,为高校毕业生和企业之间搭建起了高效顺畅的桥梁。二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在区政务中心开设专窗,负责高校毕业生免费创业工位申报,已审核通过403人,并“一人一档”跟踪记载其创业成长历程,给予人才培训、投融资政策等创业相关指导。积极贯彻落实高校毕业生一次性创业补贴等创业扶持政策,近三年,共为381名高校毕业生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01.5万元。三是帮助高校毕业生落户安居。建成45个落户服务点和72个落户服务群,在线实时提供咨询与跟踪服务。近三年,帮助2.4万余名大学生落户武昌,并开展租赁房资格审核2187人、通过1858人。打造全市首个青年人才之家·壹号驿站,为来汉青年人才打造一个拎包入住、24小时暖心服务的“武汉之家”,2022年8月23日建成至今已累计入住104人。

(四)建立就业援助制度,帮扶重点群体就业。把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工作放在首位,着力做好重点人群就业服务工作。一是帮扶困难人员就业。积极贯彻落实就业困难人员社保补贴政策,近三年共为3万人次困难人员发放社保补贴2.37亿元。发挥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作用,近三年全区公益性岗位共吸纳就业困难人员2200余名,发放公益性岗位补贴2.07亿元。二是保障残疾人就业安置。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招聘会,宣传就业政策,引导转变思想,三年来共推荐安置残疾人就业292人次。三年为260余名灵活就业残疾人发放社保补贴资金450余万元,有力缓解了缴纳压力。三是做好灵活就业人员服务工作。科学规划“零工驿站”建设,改善灵活就业人员务工环境,已建成2家“零工驿站”和1家“零工微站”,并持续开展零工和雇主对接洽谈活动,发布2000余个就业岗位,100余人通过“零工驿站”达成就业意向。

(五)落实创业扶持政策,优化创业带动就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作用,打好扶持创业“组合拳”。一是落实创业扶持政策。通过财政、人资、担保和银行参与的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创业担保贷款政策落地。三年来,累计发放贷款5840万元,扶持创业294人,为135名创业者提供了2700万元的二次、三次贷款扶持;累计为423名创业者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322.5万元。二是强化创业孵化基地管理。定期对各类创业孵化基地进行实地检查复核,近三年,共走访孵化基地在孵企业600余家,为300余家企业提供招聘服务,为200余家企业提供惠企政策,推荐武汉杨园教育科技创业园等4家基地获批2020年武汉市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获批数量为全市中心城区第一。三是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坚持典型引路促进创业,三年共评选出30名十佳创业明星。今年5月起筹建武昌博士创新创业联盟,构建博士创新创业优质生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研项目落地,目前已接洽博士项目5个。

(六)培育完善人力资源市场,强化就业服务职能。积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加大创新力度,进一步完善监管体系,激发市场平台活力,营造了良好的人力资源发展环境。一是扎实开展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好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特定业务事项排查等专项行动,对各类哄抬服务价格、就业歧视、发布虚假信息、黑职介等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对非法设立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坚决予以取缔。二是构建激励惩戒机制。深入推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诚信创建活动,建立覆盖全行业的诚信档案,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切实履行法定义务,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提高诚信自治水平。三是发挥人力资源机构作用。目前我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57家,其中,四星级9家,三星级11家,二星级12家,从事高端服务的人力资源机构8家,全行业从业人员6000余人。三年来,联合辖区重点人力资源公司开展114场专项招聘活动,提供29万余个岗位,为辖区7万余人提供就业服务。

(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区政府着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就业者综合素质和水平。一是创新培训方式。制定信用制培训相关文件,通过授信的方式让培训学员获得免费的创业培训,自信用制创业培训开展以来,共为651名参训学员提供了培训,补贴金额79.44万元。二是开展企业培训。积极在企业中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及时推出以工代训、新型学徒制培训、企业录用新员工培训等技能培训项目。三年来,为656家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共计1亿余元,惠及5.57万人。三是组织失业人员参训。通过“武昌就业”等微信公众号发布免费技能培训信息,组织失业人员参加烹饪、烘焙、摄影等就业前景好、易上手的技能培训班。三年来,共组织1200余名失业人员进行免费培训学习,提高了失业人员就业技能。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贯彻实施“一法一条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法律的要求和广大群众的实际愿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贯彻落实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

(一)基层队伍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就业政策更新速度快、内容多、政策性强,基层工作人员由于流动性较大,缺乏常规的系统理论学习,导致对就业政策的熟知度不高、运用不够灵活,其整体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居民群众的期待还存在差距。

(二)就业政策落实有待加强。我区平均每年约1.9万人次享受各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享受人数居全市前列,但是相较于全区109万常住人口来说,就业创业政策覆盖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反映出我们在政策宣传落实上还存在力度不够、方式单一、对象不够精准等问题。

(三)灵活就业支持力度有待提升。当前,以灵活就业为主的新就业形态已成为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的新引擎,我区一贯注重搭建正规就业的供需对接平台,对灵活就业领域中劳动力供求双方的信息服务水平还显不足,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还有待完善,全方位、精细化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下步工作举措

一是优化就业促进协调机制。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就业促进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强化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协调解决本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抓好“一法一条例”的贯彻实施,切实强化就业优先政策落实。

二是做好重点群体就业扶持。聚焦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人群,落实扶持政策,助力实现能就业、就好业。发挥住房保障制度、创业奖励资金、人才津贴、企业吸纳就业奖补等优惠政策的吸引力,将高校毕业生留在我区就业创业。加强就业困难人员兜底保障,完善就业困难人群动态帮扶机制,全面落实好职业培训、社会保险、公益性岗位、吸纳奖补等政策,使重点群体真正享受到政策的扶持和帮助。

三是抓好基层服务平台建设。逐步开发专职从事就业工作的协理员岗位,充实基层就业工作队伍,确保完成各项就业目标。定期对街道及社区基层平台工作人员进行全员脱产轮训,提升政策解读、办事流程、入户走访、平台操作等综合业务能力,实现队伍专业化、工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服务精细化的目标。

四是强化就业创业政策落实。继续组织就业专员定期深入创业园区、大型写字楼,充分挖掘企业资源,开展上门“点对点”服务,进一步提高政策知晓率和覆盖率。通过制作播放宣传视频、发布政策解读文章、发放宣传手册等多形式、多渠道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宣传各项就业创业政策,确保政策宣传落实无遗漏、无死角。

五是提升灵活就业支持力度。把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简化手续,提高效率,用好资金,确保灵活就业人员便捷享受各项支持政策和就业创业服务。进一步建设完善 “零工驿站”,及时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定期发布供求岗位信息,常态化开展对接洽谈、政策宣传、法律援助等活动。结合实际创新工作举措,加强部门沟通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完善服务体系,形成鼓励和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