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关于武昌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3-01-11 10:53    打印     阅读次数:

——2022年11月30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7次会议上

武汉市武昌区人民政府办公室主任 孙羿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工作安排,现将全区2022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环境状况

(一)空气环境状况。1-10月,武昌紫阳国测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28天,优良率80.4%,同比上升0.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89,同比下降(变好)5.1%。二氧化氮(NO2)浓度同比下降15.4%,臭氧(O3)浓度同比下降2.4%,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同比下降5.8%,细颗粒物(PM2.5)浓度同比上升3.2%。

(二)水环境状况。1-10月,全区河湖港渠水质总体稳中有升,长江武昌段和辖区湖泊水质全部达标,部分水体水质有所改善,黑臭水体基本消除。内沙湖水质Ⅱ类,四美塘、晒湖、水果湖、紫阳湖水质Ⅲ类,外沙湖水质IV类。余家头水厂等辖区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三)土壤环境状况。全区土壤环境风险安全可控,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100%。

(四)声环境状况。全区2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51分贝、45分贝,4类功能区昼间、夜间环境噪声平均值分别为68分贝、66分贝。

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

2022年,在区委坚强领导和区人大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落实。

(一)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政治责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作出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武昌的战略部署,全力打造绿色发展等五个示范引领区,努力增强可持续发展等八项能力,推动绿色发展等八个方面走在中部地区前列。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多次研究长江大保护、污染防治攻坚、空气质量改善、无废城市建设、环保督察问题整改等工作,把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碳金融集聚区建设、河湖长制、节能降耗等列入街道和部门年度绩效目标,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难点问题。区人大定期听取生态环境保护专题报告,组织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武汉市供水条例》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执法检查,指导开展六五环境日主题宣传等活动。区政协围绕“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打造武昌现代‘金融之城’硬核”等工作开展专题协商,积极建言献策。围绕武昌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区委召开第四次政党协商会,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提出有关意见和建议。

(二)全力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一是成立由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武昌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动员部署大会,全区动员、全面推进创建工作。二是在中心城区率先制订出台创建规划纲要、实施方案、工作计划、考核办法、奖惩机制等文件,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制度和工作机制。三是对照国家及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要求,从完善生态制度、保障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践行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等六个方面,组织开展达标创建和整改提升工作。四是组织完成2021、2022年度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和参与度调查,满意度由90.92%提升至92.89%,参与度由90.83%提升至92.74%。五是组织完成2019-2021年度创建资料收集整理、主题宣传片拍摄等工作,全力做好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考核验收的迎检工作。11月10日,我区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工作顺利通过省市联合组织的预考核验收,在中心城区中率先取得突破。拟于近期正式提请省级考核验收,为下一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

(三)加快推进碳金融集聚区建设。一是成立碳金融集聚区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组织开展“碳共识”“碳述职”“碳招商”“碳创新”等四大行动,发布《关于突破性发展碳金融产业、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的实施意见(试行)》等政策文件。二是经全区上下不懈努力和省、市生态环境部门推荐,武昌区作为全省唯一代表,成功入选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共32家),为推进碳金融集聚区建设提供了新平台。三是“中碳登”落户武昌以来成效显著,累计开通电力企业登记账户2318户,累计清算56800笔,累计清算金额171.19亿元。今年7月,成功举办全国碳市场运行一周年系列活动,受到上级部门和有关领导的一致好评。四是围绕碳金融产业链,聚集“双碳”领域头部企业,积极招引碳市场主体,储备碳产业链目标企业50家,中碳资产管理公司等22个项目成功落地,全力推动“武汉清算所”筹建落户。五是推动省、市、区共建双碳产业暨碳金融研究院,拟定研究院组建方案和年度课题计划并提交市政府审定,邀请北京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等一批知名专家加入。六是积极参与和对接全市碳普惠体系建设,联合人行武汉分行营管部和汉口银行启动银行个人碳账户试点,为全市层面开展碳普惠试点打下基础。

(四)认真抓好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多次听取专题汇报、组织现场督导,督促责任单位深入推进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定期组织对督察反馈问题和交办信访件开展巡查回访,防止表面整改、敷衍整改、假装整改。今年以来,全区完成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销号38项。截至目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第一轮省级环保督察及“回头看”涉及武昌区的104项整改任务,均已全部完成销号;累计完成第一轮、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销号115项,总完成率超过95%,剩余6项正按序时进度持续推进整改。历次环保督察期间交办我区信访件197件,目前均已办理完成,实现“清仓见底”。

(五)组织开展长江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行动。坚决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决策部署,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制订出台《武昌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区领导多次带队调研长江武昌段河湖长制落实、排污口整治、十年禁渔等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抓好国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巡司河问题整改工作。组织完成长江武昌段53个入河排污口的排查复核,溯源整治工作基本完成。组织开展港口码头船舶污染防治检查,督促码头单位完善使用“船e行”,强化对码头船舶污染物“收集-接收-转运-处置”全过程监管。加大长江武昌段岸线日常巡查力度,巩固长江干线码头治理成果,防止反弹回潮。开展“长江十年禁渔”夜间专项执法行动,制止并劝离垂钓人员2194人次,清理丝网14条,销毁地笼4套。组织海事、公安等部门开展执法行动,严查长江河道非法采砂行为。

(六)着力打赢“碧水保卫战”。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全面推进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促节水。一是加强湖泊环境管理。加密湖泊水质监测,水果湖、外沙湖、紫阳湖每月监测一次,内沙湖、四美塘、晒湖每两月监测一次。积极参与全市“美丽河湖”优秀案例评选活动,紫阳湖成功入选,内沙湖长期蝉联全市城区湖泊水质最佳。二是强化黑臭水体治理。制定黑臭水体长制久清工作责任清单,做好巡司河武昌段、罗家港武昌段、沙湖明渠、董家明渠等水体水面垃圾清理及周边环境的日常维护工作,每月开展三次水质监测。发挥武泰闸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作用,利用尾水进行补水,增强巡司河水体流动性。三是严格落实河湖长制,探索建立流域河湖长制、“河湖长+检察长”、街道非临水区域巡查等机制,各级河湖长共巡查河湖2039次,巡查黑臭水体383次。四是加快完善污水收集系统,完成市政污水主次管道建设7.7公里,完成市政道路重大管道缺陷修复862处、混错接改造277处,完成7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和20个老旧小区排水改造。五是积极开展节水宣传,深入开展节水型机关创建工作,建成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等19家节水型单位。

(七)精准打好“蓝天保卫战”。坚持多措并举,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一是制订武昌区改善空气质量攻坚方案和考核办法,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压紧压实街道和有关部门责任。用好街道“小型站”监测数据,每月发布空气质量简报,精准管控、靶向施策。二是积极推进锅炉“改燃”,协助省直供暖中心低氮燃烧锅炉改造工程开展验收,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燃气锅炉改造预计年内完成。三是强化扬尘管控,全区114个建设工程全部安装喷淋压尘设备和扬尘监控设施。四是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督促超标柴油车进行维修保养和尾气检测,处罚柴油车超标排放40辆,罚款8000元。五是组织涉挥发性有机物产品执法检查,督促辖区22家加油站全部安装油气回收装置,查处露天焚烧垃圾、露天占道烧烤等违法行为10件。六是加强大气污染物减排工作,推动有关部门完成淘汰41台燃油公交车、120台燃气公交车,预计减排氮氧化物约60吨、挥发性有机物约3.6吨。七是组织开展武昌紫阳国测点氮氧化物来源及对策研究,用好用足各街道“小型站”监测数据,不断提高大气污染防控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在前三季度全市改善空气质量综合考核中,武昌区排名第一。

(八)稳步推进“净土保卫战”。围绕让群众“住得安心”“吃得放心”目标,加强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和日常监管。一是积极协调省、市相关部门,协助武船集团完成低放射性废物转移处置工作,加快推进武船集团总部地块(“武昌湾”项目)土壤环境调查、风险评估、污染治理工作,组织完成武汉昌联地产有限公司绿地项目、团结路25号地块等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工作。二是稳步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积极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持续开展垃圾分类减量化行动,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三是开展国土绿化和湿地保护修复,完成新建绿地5.06公顷,改建绿地28.56公顷,植树0.6万株,新建绿道5.76公里,城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12平方米/人。

(九)坚决守住生态环境安全底线。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日常巡查检查和监管执法力度,督促企业严格落实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建设工程等核技术利用单位的环境监管,督促企事业单位上报辐射年度评估报告83家次,确保全区辐射安全可控。组织对危险废物产生、收集、处置企事业单位开展执法检查,指导企业上报危险废物管理计划125家次,备案危险废物应急预案66家次,严厉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行为,确保辖区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100%。组织对全区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和隔离场所开展不间断、全覆盖检查,督促做好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处理处置工作,确保医疗废水达标排放,医疗废物和涉疫垃圾“日产日清”“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物传人”感染的安全底线。

三、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尽管全区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有升,但依然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环境质量水平还有待提升。武昌紫阳国测点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总体偏高,秋冬季气象条件、外源输入等因素易对空气质量改善形成较大压力。暴雨期巡司河武泰闸段等水体还存在间歇性返黑返臭现象,保城市安全与保河湖水质的矛盾还有待妥善解决。

(二)环境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辖区污水收集、输送、处理能力仍显不足,存在系统性、区域性矛盾。部分区域污水管网改造推进难度较大,雨污分流和混错接改造尚未全部完成。巡司河污水处理厂、初雨调蓄池工程建设有待加快,有效控制初雨污染和溢流污染效果还不理想。

(三)环境治理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年以来,市民反映各类环境保护问题的信访投诉超过1万件,尤其是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扰民问题较为突出,占总投诉量的比例超过60%。要从根本上、源头上有效解决上述环境问题,需要环保、城管、公安、建设等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发力,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控措施。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为抓手,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大生态环境监管执法力度,积极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努力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在广泛凝聚环境保护合力上下功夫。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求,强化“管行业必须管环保、管业务必须管环保、管生产必须管环保”意识,健全完善联防联控联治格局,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监管、属地负责、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监督指导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争取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支持和参与。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引导市民自觉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治、共享。

(二)在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上下功夫。打好蓝天保卫战,强化区街联动和部门协同,全面加强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氮氧化物污染治理、大气污染面源整治、能源产业结构优化等工作,全力改善空气质量。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大重点水体环境监测监管力度,加快武泰闸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全面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率,持续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打好净土保卫战,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分类、无废城市建设等工作,加强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分级、分类管理,加快推进受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妥善解决土壤污染历史遗留问题。

(三)在加快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上下功夫。压实街道和部门主体责任,减存量、控增量,举一反三、建章立制,切实抓好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综合采取法律、经济、技术、行政等手段,妥善解决社会生活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统筹做好疫情防控环境保障工作,及时收集和安全处置医疗废物,严密防控环境风险,切实保障群众健康。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积极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