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3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第四十一次会议上
武昌区人民政府
区人大常委会: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紧盯目标任务,狠抓工作落实,积极有效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区域经济运行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增长、质效提升、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1-9月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52.04亿元,规模居中心城区第1,增幅18.1%,较2019年增长9.6%;服务业增加值1006.85亿元,增幅19.1%,规模居全市第1;固定资产投资281.82亿元,增幅57.7%,增幅居全市第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1.15亿元,增幅39.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1.27亿元,增幅10.4%;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602.2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增幅12.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22.2%。
主要工作情况如下:
(一)重大项目支撑有力。坚持全链条、全方位推动重大项目,持续做大做强发展支撑。大力推进土地出让收尾攻坚,滨江核心区E1\F3、临江大道76号等10宗地块成功出让,新开工武昌滨江天街、万吨冷库W2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8项,武汉长江中心等61个亿元以上项目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华中总部完成桩基施工。项目招引成果丰硕,建立完善“大招商”工作格局,成功举办“京楚共聚力·情系武昌城”等重大招商活动,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成功落户,“中国店王”华联SKP官宣汉街,全市新增3家区域总部保险机构均选址武昌,1-9月累计签约引进劲酒集团第二总部、湖北省农垦集团等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37个。
(二)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创新推出四批49个极简审批项目,覆盖规划建设、卫生健康和文化娱乐等10个领域,实现重大项目全程帮办代办,市场主体登记全程网办即办,高频民生项目全程秒批秒办。全力推行金融网格化服务2.0模式,构建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全市首笔再担园区贷落地武昌,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成功获贷97.27亿元,为206家个体工商户拨付贴息金额86.41万元,规模均居全市中心城区首位。全力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建立健全区、街、社区三级服务体系,整合多部门资源推进“帮代办”服务,拓展企业和人才线上智能服务平台功能,实现政策精准推送、兑现线上审批,为240家重点企业兑现产业奖补资金6782万元。优化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推出“地图找楼招揽企业考察入驻”等十大智慧应用场景,以技术手段提升企业群众获得感。
(三)创新活力竞相迸发。深化科创强区建设,主动对接融入光谷科技创新大走廊规划,完善人才服务、创新金融、众创空间、科技服务等创新政策体系,出台武昌区科技创新十大行动方案。积极推进环大学创新带建设,依托武汉大学、中科院武汉分院,对接落地刘经南、叶朝辉等3个院士专家项目;与湖北大学达成升级版区校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湖北大学武昌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中心,全面开启区校科研、人才、经济、文化等领域深度合作。全力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自持空间政通壹公馆竣工投用,沃丰科技时代、波克城市等签约入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华为(武汉)人工智能创新中心正式启用,为铁四院、爱迪科技等11家企业提供云上技术服务,助力区域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升级。
(四)城市更新推进有力。围绕“一岸T轴一谷”,持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滨江核心区地下环路多标段完成主体结构施工,武昌古城得胜桥千年古轴片、文昌门片基本完成征收,白沙八铺街堤江滩完工,中科·武大智谷先导项目小洪山科学城进入实质建设阶段,配套空间嘉嘉悦大厦正式投用。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改造新开工27个、完工25个,二次供水改造完工190处。稳妥推进“城中村”改造,风光村“撤村改居”工作有序推进,向阳村、余家头村完成整村拆除验收。加快推进市政道路建设,友谊大道快速化改造完工,新建、改建东四路、中南三路等5条微循环路。加大停车设施建设,完成中北路自来水公司智能停车库建设,新增充电桩2000余根。持续提升城市承载力,启动月亮湾、武泰闸2处座变电站建设,五大会址片、晒湖片等路灯照明改造完工。
(五)城市面貌焕发新颜。大力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七大提升行动”,一体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持续巩固创卫创文成果、提升城市品质品位。推进环境精细整治,着力提升背街小巷、农贸市场周边等薄弱区域市容环境,完成道路维修6.1万平方米,整治违规广告招牌2400余处。提升环卫精细水平,新建生活垃圾收集屋10座、区级大件垃圾处理场1座,新建、改建公厕18座。打造交通精致标杆,对中南路武珞路交叉口等6个路口开展精致建设,通过优化主干道信号灯配时等“小手术”,解决堵车“老大难”问题。开展精致园林行动,洪山公园、梅家山游园启动改建,紫阳公园“大湖+”正式开园开馆。持续改善水环境质量,创新试点湖泊管护标准化,完成水果湖、外沙湖、楚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21个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及18条道路混错接改造完工。
(六)民生服务稳步提升。提升为老服务水平,区级养老中心建设加快,新建2个街道康养综合体、4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完成240户家庭适老化改造,27家养老机构实现医养结合。强化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市七医院迁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加速推进。积极申报全国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成名老中医工作室10个、市级中医特色科室5个。完成国家、省、市药品集中带量采购任务4300余万支(片/袋),中选药品价格最高降幅达95%。建成区妇幼、省幼师示范托育中心2家,开设街道科学育儿服务站12个,全区累计托位达1500个。新增公办幼儿园3所,陆家街中学综合楼建成投用,滨江小学、大东门小学项目开工建设,“双减”政策有效落实,全区义务段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余场。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和康复中心建设加速推进。成功入选全国婚俗改革试验区,形成婚姻家庭辅导服务“武昌模式”。
(七)精准处置突发疫情。针对8月份周边城区突发输入性疫情,高效做好流调排查、“三区”封控、隔离管理、环境消杀等应急处置,三天完成94万人全员核酸筛查,以最快速度、最有力举措,在最短的时间内、花最小的代价将疫情精准阻击在武昌以外,无一本土阳性病例产生。全面落实“人物地同防、常态监测、风险排查、多点触发”立体型常态化科学精准防控机制,排查各类涉疫信息十万余条,完成20类重点人员核酸检测60余万人次。全力推进新冠疫苗接种,构筑免疫屏障,在全市率先推行社区拿号、分时预约机制,累计接种196.39万剂次,位于全市前列,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
(八)社会大局平安稳定。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紧盯重要时间节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开展专项整治,累计整改各类隐患1.72万处。持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在全市率先实现社区应急服务站全覆盖。加大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建设打造一千平方米区级应急物资备灾中心。全力提升防汛排渍能力,制定重点区域“一点一策”“一人一井”应对方案,改造紫阳东路涵洞等12个渍水点,历史易渍水点全面消除。全面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打掉团伙35个,主要做法获全省推广。持续做好矛盾纠纷化解,深化诉调对接,充实专职调解队伍,推广运用“法指针”平台,调解矛盾纠纷1.2万余件。
此外,区政府始终把自身建设摆在突出位置,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持续压减部门一般性支出,集中财力保障重点支出和基本民生。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基层政务公开经验在全市推广。积极推进法治建设,依法审理征收补偿决定、信息公开等类型行政复议案件350余件,加强执法协调监督,做好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工作。
1-9月,全区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受8月疫情反弹冲击,零售住餐企业表现持续低迷,中小微企业恢复缓慢;民生领域部分服务供给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些干部的争先意识、担当意识、服务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
四季度,区政府将继续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紧盯重点企业、重点区域,做到有的放矢、精准发力,积极化解困难问题,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千方设百计推进目标任务,确保实现“全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