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武昌区人民政府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1-11-05 08:44    打印     阅读次数:

——2021年9月28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九次会议上

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分局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全区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情况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多发,严重侵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破坏社会和谐稳定。武昌区人民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系列文件精神,始终把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作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具体实践和“我为群众办实事”的重要抓手,全力开展打防管控治工作,持续筑牢打击防范电诈根基,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主要工作成效

去年10月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全国“断卡”行动部署会以来,全区共打掉电诈团伙38个,抓获电诈犯罪嫌疑人586名,其中刑拘415人,破案434起,破案数同比上升141.1%,打掉电诈团伙数、刑拘电诈嫌疑人数、电诈破案数均排名全市第一,通过预警拦截避免群众损失5亿余元,止付冻结资金2200余万,追缴被骗金额800余万元。特别是,成功破获“1.20”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抓获境外回流电诈犯罪嫌疑人78人,明确境外窝点诈骗嫌疑人700余人,武昌战法获全省推广,公安部专门发来贺电。主要做法如下:

一是突出“学”,提升认识营造实干氛围。第一时间组织部门、街道、社区开展多层级、多场次学习活动,认真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重要指示及中央、省、市系列文件精神,充分认识防范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的严峻性、复杂性、重要性,增强打击电信网络犯罪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特别是,全区召开“无诈社区”创建工作部署会后,各单位结合工作职能,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全力投入“反电诈”工作,形成了全区“全员参与、全域反诈”良好氛围。

二是突出“责”,党政领导高位部署推进。先后多次将“反电诈”工作提请区委常委会研究审议,形成了“三个坚持”责任体系,即:坚持目标引领,纳入区委常委会重点议题和年度重点工作;坚持督导推进,区委平安办每月明察暗访开展督导检查和通报讲评;坚持责任托底,将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工作纳入平安综治考核内容,压实街道工委、行业部门责任。今年以来,两次报请区委召开全区性打击治理电信网络犯罪工作会议。

三是突出“打”,主动进攻打造“武昌品牌”。坚持围绕“抓金主、铲窝点、打平台、断资金”要求,以区公安分局反电诈中心为依托,认真梳理每一条涉案线索,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掌握规律特点制定针对性策略,开展全链条打击。先后破获了“1.25”部推线索专案、“5.15”跨省帮信案等大案要案,探索建立了“传统+科技”、“专业打职业”等侦办理念,徐文海副省长多次一线指导武昌反诈工作,武昌公安战法在全省、全市得到推广交流。

四是突出“管”,联席会议压实行业责任。发挥区级联席会议作用,建立“周通报、月讲评、季推进”机制,公开曝光反面典型,采取约谈警告、挂牌整治等多种手段,督导重点行业主管部门加强内部监管、落实反诈责任。去年10月以来,召开区级联席会议3场,发布通报10余期。目前,全区医院、校园、商场、宾馆等行业已落实重点部位反诈宣传,从业人员人人都是“宣传员”,形成全区部门街道通力协作“一条心”、各界从业人员步调一致“一盘棋”的工作格局,全面压缩电诈违法犯罪活动空间。

五是突出“治”,严惩“两卡”加强源头治理。督促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加强与公、检、法“三机关”联动,受立案后对涉案银行卡及第三方账号、电话号码、社交账号、网址等采取封停措施,摧毁收贩卡网络,切断“两卡”输送通道。特别是将涉“两卡”犯罪人员纳入惩戒名单,五年内不得新开银行账户,不得办理非柜面业务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业务,不得新开办入网卡。“断卡行动”以来,全区已抓获涉“两卡”人员391人,惩戒110人。

六是突出“宣”,全民反诈提升防范水平。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全民反诈”会议精神,结合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双报到”机制,实行包片、包楼、包户,面对面开展反诈宣传。联合区委平安办,总结武昌辖区典型案例、新型诈骗手法,制作深刻、生动宣传资料,针对性加强在校师生、市场主体、企业财会人员宣传防范,力争入脑入心、见行见效。去年10月以来,上门入户30万余家,发放宣传资料45万余份,注册“金钟罩”51.37万余人。

七是突出“拦”,预警反制全力避损减损。坚持预警拦截“零延误”,依托各级各类预警指令,明确专人24小时响应、5分钟电话联系、半小时见人见面、1小时反馈回复。通过信息关联法、亲友介入法、拍门疾呼法、拉闸断电法、社区工作法、电联占线法等“六法”举措,提高精准预防、事中劝阻及事后挽损止付能力,守好拦截止付的“最后一道防线”。去年10月以来,全区共下发预警信息6.3万余条,其中高危预警上门见面劝阻20191次,见面率93.71%,避免和挽回潜在损失5亿余元,近期已返还46名受害群众被骗资金76笔共计156万余元。8月13日,人民日报推介了我区预警拦截“六法”工作经验。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电诈警情高发频发。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目前已成为影响居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的最突出问题之一,武昌区人员密集度高、金融机构集聚、商贸活动多,较易成为电诈犯罪分子作案的首选之地。去年10月以来,全区共发生电诈警情2006起,同比(825起)上升143.2%,绝对数、年度升幅分别排名全市中心城区第三、第一,占全区刑事有效警情(5247起)的38.2%。

二是防范宣传不够深入。“无诈社区”创建工作推进以来,全区组织开展了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点对点宣传等多种宣传,海报、横幅、电子屏处处可见。但仍有一些群众认为“电诈”与己无关,电诈防范“过目不过心、入眼不入脑”,甚至出现预警后仍被骗,重复被骗的现象。今年以来,全区预警拦截、宣传后,仍然被骗电诈案件有52起。

三是源头管控仍有不足。去年10月“断卡行动”以来,全区共接收下发的“两卡人员”涉案线索890条,涉及774人。从线索类型来看,银行卡远高于电话卡,比例约为9:1,特别是部分银行仍有涉案银行卡办出,反映出部分单位履行监管责任上仍有漏洞。此外,从区公安分局侦办的重点案件来看,存在涉诈人员向吸毒人员及在校大学生渗透的趋势,反映出我们在重点人员管控方面存在不足。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漏洞。从已发的电诈警情看,冒充身份类诈骗,犯罪嫌疑人都掌握了被害人的身份、职业、资金等部分个人信息,公民信息的泄露给了犯罪嫌疑人可乘之机。大量电诈案件通过自主开发的网络平台APP实施诈骗,此类平台较为隐蔽,难以被及时清理、查封,也给犯罪分子提供了空间。

五是打击处理难度较大。电诈犯罪属于非接触类犯罪,犯罪分子十分专业、狡诈,为逃避打击,采取各类方式隐藏证据。信息在网上,服务器、嫌疑人在境外,受害人分布广,痕迹物证、证人证词都较传统犯罪更难收集,要形成人、卡、账一对一证据链很难,导致电诈犯罪分子最终受到法律制裁的不多,打击效果有所折扣。

三、下步工作举措

针对当前的形势和存在问题,区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大力支持下,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提炼战法经验,加强协同配合,堵塞防控漏洞,不断提升电信网络诈骗打防治理效能。

一是紧盯现发案件,深挖团伙链条。加大现发案件线索梳理研判和挖掘力度,提高现发案件破案率,争取在下半年挖掘并打掉一个百人以上规模的大型涉网犯罪团伙,进一步提升打击震慑效果,继续擦亮反诈领域的“武昌品牌”。

二是推进专项行动,加强源头治理。深入推进国务院联席办部署的“断卡行动”、“断流行动”等专项行动,深度研判每一条部推线索,常态化落实快速核查打击机制,提升精准打击、规模打击能力水平。

三是强化追赃挽损,保障群众利益。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成立资金返还处置专班,加大追赃挽损、资金返还力度,逐个清理已冻结的近千个涉诈账户,研判资金归属情况,尽快依法办理资金返还手续,保障群众切身利益。

四是强化预警反制,提升精准预防。坚持以防为先,完善以区联席办为引领,依托公安机关、立足街道社区的反制拦截劝阻机制,提高精准预防、源头预防、事中劝阻及事后挽损止付能力,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群众损失,全力构建反诈新格局。

五是坚持常态宣传,提升反诈水平。通过电子屏、海报、横幅、展板、手册、微信小程序、网络媒体、群众恳谈会、培训会、专题讲座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充分调动社区民警、社区群干、网格员、安保队、义工、志愿者等群防群治力量,进家入户、进圈入群、送教上门,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普及到千家万户,切实增强广大人民群众识骗、防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