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5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第三十七次会议上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段东斌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应急管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及成效
在区委的高度重视下,在区人大的有力监督下,区政府坚持党对应急管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应急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紧抓安全管理源头治理、风险控制、监督管理、保障能力和应急救援建设,统筹全区应急管理、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委员会各项工作。全区安全形势持续平稳向好,连续两年实现省市安全生产“一无一降”目标(不发生较大以上安全责任事故,一般事故数量明显下降),2019年事故197起,死亡16人;2020年事故190起、死亡14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2019年、2020年武昌区获得“全市安全生产工作责任目标考核优胜单位”荣誉称号。区应急管理局2019年、2020年获得“全市安全生产优秀单位”称号,2020年被评为区级“立功单位”。
(一)坚持全力以赴做好疫情防控
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中央指导组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发动全社会力量,采取超常规举措,全力以赴打好疫情防控遭遇战、阻击战。坚持应收尽收,千方百计建院增床。改造8家定点医院、4家民营医院和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紧急抢建武昌方舱、黄鹤方舱医院,征用党校、宾馆、高校宿舍设立隔离点和康复驿站96个,扩容床位2万余张,一举扭转“人等床”被动局面。坚持生命至上,争分夺秒救治患者。举全区之力入户排查“四类人员”,建立隔离点、方舱、定点医院梯次转诊机制,在全国率先向社区发放“通治方”中药,全力保障非新冠急诊、重症、慢病患者就医用药,不遗漏、不放弃每一名病患。坚持群防群控,全力阻隔疫情蔓延。组织2万余名下沉干部、志愿者对全区768个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协调团购生活物资超450万份,稳步创建无疫情小区、社区。筑牢“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严密防线。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历时84天实现新增确诊病例清零,护住了一方平安,守好了共同家园。
(二)坚持统筹协调落实防汛救援
2020年武汉汛期总降雨量历史第一,长江武汉段超警戒水位长达32天,中小河流、湖泊、水库全线超警戒水位。面对雨情急、汛情猛、时间长的防汛形势,全区上下严阵以待、严防死守,成立区防汛指挥部及工作专班,制定部门防汛联动机制。建立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形成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政府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街道社区救援队伍、辖区重点企事业专项综合救援队、社会专业救援队伍在内的五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动员组建防汛抢险应急救援队1250人(包括三个梯队和一个应急救援突击队),配备各类应急救援装备2326件(台),运送各类防汛备料480余方,累计发布气象、水文等预警信息180余条。组织3万余人次坚守大堤73个日夜,经受住强降雨、洪峰的严峻考验,确保武昌16.7公里长江防线安澜度汛。
(三)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三个责任”
1.落实“党政同责”领导责任。研究制定区委、区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坚持以上率下、传导压力,促进安全生产责任、措施落实。同时,将安全生产工作纳入四大家领导挂点联系街道工作清单,明确具体工作要求。重要时间节点,区领导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带队开展督导检查,推动重点问题解决。
2.落实部门、街道监管责任。完善机制,压实责任。机构改革后,及时调整各专委会、各成员单位职责,完善区安委会抓总、17个专委会分线协调落实工作机制,抓紧抓实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干部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职责,年中、年底考核期间,街道分管领导向党工委述职,各专委会办公室向各分管副区长述职,区安委会办公室向区委、区政府述职。固化领导督办、综合督查、部门自查等三种形态。建立常态化督办、通报机制。2019年以来,每月围绕2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主题活动,有16个行业领域开展了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主题活动。每周开展1-2个行业领域督查,共抽查102家企业(项目)、下达安全隐患督办单52份、排查整改隐患总计200个、督促开展行政处罚3起;发布通报46期,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7次签批。主动向省、市申报奖励政策,营造担当干事氛围,2020年,区委区政府对80名从事安全生产工作个人给予每人3000元的表彰奖励。
3.落实企业主体责任。不断推动企业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通过加大执法检查,倒逼企业安全生产责任落实,2019年以来,全区共排查企业152530家,排查一般隐患90337起,整改86408起,查处违法违章案件1217起,查处违法违章人员360人,罚款397.105万元;公开挂牌督办隐患79起,2020年度挂牌隐患已全部整改销号、2021年挂牌隐患督促整改中。
(四)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防控体系
1.强化专项排查整治。认真部署完成各类专项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各专委会分别开展本行业内专项整治活动,严格落实“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工作思路。2019年研究制定《武昌区“迎大庆、保军运”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全面开展隐患整治并严格落实日查日报制度。2020年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每月围绕2个行业领域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治理主题活动。2021年,组织开展安全生产三年行动集中攻坚年,各专委会对所分管行业领域存在的重大安全风险进行分析研判,并制定有针对性的防范化解措施,分别开展“疫后复工复产”、“两节两会”“春节后复工复产”“清明假期”“五一假期”等重要时间节点专项整治,实行安全生产明查暗访常态化。
2.创新基层监管方式。以中华路街、户部巷为试点,探索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依托网格员宣传员、排查员的作用,在全市率先建成“武昌区安全生产网格化巡查系统”,打造“部门、街道、社区、网格”四级联动管理体系,对辖区6156家单位、企业(门店)进行全面摸排并建立风险分级档案,依托“武昌微邻里”“民呼我应”平台,分级分类开展网格常态化巡查。目前,全区网格员参考《安全生产排查指导手册》完成10484次巡查任务,上报问题隐患3428处。
3.加强安全基础建设。结合我区老旧小区众多,消防安全隐患突出的特点,联合区消防大队对无物业小区消防管网无水情况开展摸排,拟投入1800余万元对辖区31个无居民住宅维修基金的小区进行消防设施设备整改。同时,推进湖大特勤站、黄鹂路一级站、八坦路一级站等四处消防站建设。湖大特勤站、黄鹂路一级站目前正在制作初步设计方案,八坦路一级站协调滨江商务区纳入大白沙规划方案进行调整规划。本年度,计划湖大特勤站开工建设。
(五)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1.注重法律法规学习。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组织学习《安全生产法》以及应急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同时将应急管理纳入到区委党校教学内容,在全区干部队伍中普及应急管理知识。2019年至今,我区开展宣教活动2173场次,受教育184.3万人次,上线2期空中课堂,开展162场应急演练,约3.6万人次参与培训;组织近9.5万人次参加省市网络竞赛、云课堂,60余块宣传展板巡展,印制发放宣传折页13.2万份,宣传品26400余件。2020年《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安全生产》杂志等国家、省、市主流媒体刊物报道武昌区应急管理好做法26篇次。
2.提升执法效能。始终将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处罚作为事故防控的重要手段,认真落实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三项制度”,采取“执法+专家”、“执法+服务”方式开展执法检查。2019年至今,我区非事故行政处罚共计22起、处罚金额16.8万元,(其中,2019年处罚7起,10.9万元;2020年处罚9起,5万元;2021年1-6月处罚6起、9千元)排名均在全市前列。并作为唯一代表武汉市的城区参加2019年全省安全生产执法案卷评查,获得优异成绩。
3.严格事故查处。区政府制定《关于授权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的通知》,明确事故调查处置责任分工。区安委会办公室组织各成员单位学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湖北省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办法》。制定《武昌区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和失职失责问题线索移交制度实施办法》,严格事故查处机制,组织公安部门第一时间调查,纪委监委及时跟踪介入,全面调查安全生产履职情况。2019年以来,共成立事故调查组5个,对情况较为复杂的非亡人事故比照亡人事故调查处理要求开展调查。目前,所有事故调查均已完成。
(六)进一步构建全区大应急体系
通过“强基础、调结构、严监管、广宣传、建体系”,着力健全应急管理责任体系。实现区、街、社区三级信息互通、队伍协同、物资共享,不断强化全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
1.发挥区级统筹协调作用。成立区级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明确各专项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建立应急信息报送四项机制,明确区应急局和区政府办“双核运行”。进一步强化信息报送“十逢十必”机制、突发事件信息研判机制、应急值班机制和倒查追责机制。始终坚持“第一时间知晓、第一时间到场、第一时间处置”原则,参与并指导处理应急突发事件10余起,有效控制舆情发酵,最大限度减少危害损失。
2.探索街道应急组织保障体系。整合街道各应急管理力量,以原街道安监站为主体,建立集安全生产、消防安全、防灾救灾、应急处置等职能为一体的街道应急救援站,负责开展日常隐患巡查、应急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及辖区居民、志愿者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由区应急管理局、区消防大队对街道应急救援站进行督促指导,切实保障街道应急管理工作力量,推动建立全面覆盖、“一专多能”的街道应急体系。
3.打通社区应急管理“最后一公里”。以百瑞景社区为示范试点,全力推进社区应急服务站建设,整合社区微型消防站及其它现有资源,按照“三室两区一家一中心”标准进行站房配置,打造综合性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基层阵地。整合社区工作者、安保、物业、下沉党员等“常备军”和“志愿队”,发挥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突发事件先期处置、应急队伍能力提升、应急知识宣传培训四大职能作用。今年4月29日召开了全市的现场会。5月11日召开全区应急服务站建设启动会议,全区先行试点14处示范站建设。7月在全区141个社区全覆盖,11月底全部完成。
(七)进一步推进“智慧应急”信息化建设
1.推广运用安全生产网格化巡查机制。依托民呼我应平台,开发建设“武昌区安全生产网格巡查系统”。网格员巡查发现风险隐患,第一时间在武昌微邻里进行事件报送,按照民呼我应运转机制逐级呼叫办理。依托网格化巡查系统,推动公共安全风险防控重心下移、力量下沉,构建“全民防灾”格局。
2.建立完善信息化调度机制。对标国家、省、市信息化发展规划,指导建成武昌区应急管理信息化(一期)系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谋划应急管理信息化二期建设,先后邀请省、市专家、20余家公司进行会商研讨,初步形成了“智慧应急”二期建设方案,重点将从应急通信指挥网络建设,整合城市各领域运行数据,构建武昌区“城市应急管理一张图”,区应急局被列为2021年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试点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机构改革以来,我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上做了大量探索实践,得到了省、市应急部门的肯定,部分实验成果得以推广,但是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各种问题。
(一)监管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安全监管对象点多面广,过程连续、动态变化,且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执法权限进一步扩大,增加了应急抢险、灾害救助、防震减灾等新内容。安全监管基层队伍身兼数职,缺少系统性培训,现有的专业知识无法很好的满足执法检查、处罚等工作要求。
(二)协同作战能力还有待提升。多部门应急联动指挥协调机制不健全,协同效果不佳,救援能力与需求不相适应,专业、综合救援能力不强、不精,应急救援队伍之间衔接不畅,联合处置效率低。
(三)部分难点问题还有待解决。隐患排查覆盖不全,风险防控研判不足;现代化城市监管不精细,燃气输送管道、既有幕墙、电梯设备、高层建筑等安全监管方法不多;应急处置群众参与率不高,自救能力提升不足等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三、下步工作措施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安全监管队伍。建立街道应急救援站,以原街道公共安全办为主体,扩充街道专职消防员力量。建立专业服务团队,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服务专家库。建立跨部门执法检查联动机制,下移执法重心,依法委托、指导街道开展安全生产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宣传培训机制,开展系统专业技能培训,提升执法效能。
(二)进一步提升协同作战能力。结合三年行动攻坚工作,要求各专委会针对问题清单,加强联合检查,逐一销号。打出建议提醒、警示约谈、公开曝光、挂牌督办等“组合拳”,严格问责机制。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深化隐患排查治理,强化重大安全隐患挂牌督办和公开曝光。
(三)进一步加强重难点问题的推进。深入基层做好调研,定期整合应急管理隐患信息,研判各类风险和薄弱环节。对燃气输送管道、既有幕墙、电梯设备、高层建筑等问题加大专项检查力度。以“应急知识传播年”专项活动为契机,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升防灾减灾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