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武昌区人民政府关于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情况的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9-08-29 15:30    打印     阅读次数:

--2019年829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第二十二次会议

区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葛文凯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下面我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武昌区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推进情况。

     一、基本情况

 按照《武汉市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和区委、区政府“红色引擎+五线推进”的工作思路,武昌区全域旅游大发展以文化建设为灵魂,以要素提升为重点,以品牌建设为突破口,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突出特色,彰显亮点,积极构建“一核两带”旅游发展新格局着力增强行业管理服务水平,努力开创武昌全域旅游工作新局面。一年多来,重点做了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精心谋划,主动作为,构建武昌全域旅游大发展工作格局

1、强化统筹,合力推进全域旅游纵深发展。2018年3月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委书记、区政府区长任组长的武昌区文化旅游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全区全域旅游大会,启动《武昌区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实现旅游业从单一部门管理向以旅游主管部门为主、相关部门协同管理的重大转变。今年1月,武汉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周先旺在《关于打造“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建议》上做出了重要批示,要求市相关部门统筹支持武昌全面推进“大黄鹤楼-武昌古城”相关项目建设,目前,市相关部门已将“大黄鹤楼-武昌古城”纳入《武汉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30年》统筹谋划。

2、多规融合,优化全域旅游空间布局。结合长江主轴和武汉市“三城”建设,在吸收《武昌古城蛇山以北地区保护提升规划》、 《得胜桥千年古轴整治提升系列工程综合规划》等项目规划的最新成果基础上,相继编制完成了《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18-2025)》、《楚河汉街文化旅游带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2018-2025)》两大片区旅游规划,规划突出了整合资源、多规融合的特点,详细挖掘了武昌两大重点旅游片区的文化脉络及空间价值,通过重点空间项目、游赏线路设计等方案,明确武昌重点区块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产业融合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思路和方法,形成武昌全域旅游发展的特色路径。

3、激发活力,两项核心指标位居全市首位。武昌旅游资源丰富,拥有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2个和3A级2个,湖北旅游名街3个。全区共有旅行社总社82家,旅行社分社及其门市283家,星级饭店17家,其中五星级饭店4家。2018年4月我区成立武昌旅游发展联盟,发布《联盟章程》和《联盟宣言》,积极推进行业自律,强调共商共建共享,在全社会营造了关注旅游、支持旅游、文明旅游的良好氛围。2018年旅游总人数、旅游总收入两项指标首次列入市级绩效考核,当年武昌区接待国内、入境游客共3924.98万人次,同比增长12.89%;实现国内、入境旅游收入共411.79亿元,同比增长13.04%,两项指标总量位居全市首位,较好地完成绩效考核任务。2019年上半年武昌区共接待国内游客共2234.68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15.92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3.87%和4.87%。

(二)项目带动,突出重点,加快武昌全域旅游资源整合

1、传承文脉,修复武昌古城蛇山以北地区该区域是武昌古城传统街巷特征保存最完整的地段,现存传统风貌建筑最密集、最丰富的地段,涵盖黄鹤楼景区、得胜桥历史街区、昙华林百年建筑集群、都府堤片区等。目前,昙华林瑞典教区片整修全面展开,预计明年10月全面开放;得胜桥千年古轴片正在实施房屋征收,后续将选取古城发展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对经心书院、贡院、太平试馆等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中共中央军委办事处、中央军事政治学校、三厅旧址等多处文保单位及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工作接近尾声。

2、擦亮品牌,全面提升户部巷汉味风情街。推进实施《户部巷汉味风情街综合提升计划》,8月14日,户部巷整治提档升级改造基本完成,开始了试营业。后续将结合广东商城的业态升级改造、蛇山北坡的空间廊道设计,把户部巷、斗级营片区纳入大黄鹤楼游赏空间;同时结合长江右岸大道中华路城市阳台的规划建设,拓展户部巷的空间接纳能力,使之成为武汉“长江文明之心”、“历史之城”和江汉朝宗文化旅游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

3、整合资源,串联首义文化旅游区该片区包括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目前正结合“大湖+”一期项目实施,对紫阳湖公园及周边的开敞整理,进一步强化中轴线上黄鹤楼景区、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与古城南部起义门、楚望台的游线串联。

4、发挥优势,强化楚河汉街文旅功能。推进汉秀剧场、杜莎夫人蜡像馆申创国家A级旅游景区,目前杜莎夫人蜡像馆已获批3A级旅游景区。发挥楚河汉街中央文化区品牌及“食住行游购娱”综合资源优势突出主题性、艺术性及趣味性,引进更多国际知名品牌,进行整体营销,逐步扩大楚河汉街整体辐射范围和影响力整体提升该区域整体环境和旅游公共服务功能,努力将楚河汉街打造成为全国时尚旅游地标。

(三)策划线路,拓展市场,提升武昌全域旅游美誉度

1、宣传造势,展示武昌丰富的旅游资源创办武昌旅游特刊《武昌城》,每期策划一个旅游主题,推出一批旅游产品,设计数条精品线路,目前已陆续推出5期。同时制作武昌手绘地图、画境武昌等宣传品,向省内外游客发放各类旅游宣传资料10万余份。借助传统媒体全方位宣传武昌旅游优势,由湖北卫视制作的8分钟的武昌旅游整体宣传片和“五色武昌”(红色、绿色、蓝色、古色、夜色)五个1分钟旅游宣传片已完成初稿,这批旅游宣传片军运会前将在湖北卫视等频道累计播出400分钟;与《长江日报》合作,多次刊发武昌全域旅游特刊连版;借助新媒体资源快速广泛地为武昌旅游发声,通过运营一部手机游武昌”微信公众号、开展“花Young武汉48小时”全球主题营销推广活动,借助抖音、头条、喜马拉雅等平台,进一步提升武昌景区景点知名度和吸引力。

2、策划营销,组织开展系列特色节庆活动。2018武汉国际旅游节期间,举办别开生面的黄鹤楼中秋诗词歌会。邀请何祚欢等艺术界名人齐聚黄鹤楼公园,打造武昌版《经典咏流传》,成为武汉国际旅游节的一大亮点;结合武汉“过早”文化传统,依托户部巷、首义园、汉街等特色街区,在国庆、春节等假期内组织“2019武汉非遗过早节”、“武汉过早不重样”等美食特色展演活动,让来汉游客感受早餐之都的独特魅力,活动期间户部巷单日游客接待量超16万人次; 开展异域风情的法国文化旅游周。通过狂欢花车大巡游、中法音乐节、国际美食嘉年华等系列节目,为市民游客奉献了一场异域文化旅游盛宴。活动期间楚河汉街单日客流量突破21万人次,创开街以来最高纪录。

3、组团推介,不断拓展武昌旅游版图。2018年以来,依托旅游联盟组织理事单位到香港、成都、广州、苏州、宁波等12个重点客源城市以路演或推介会等形式举办旅游宣传促销活动,先后接待英国旅行商代表团、重庆渝中区和杭州上城区等商旅团来武昌考察推介,共谋海外、省外旅游市场发展,助推行业发展

(四)完善配套,强化功能,推进全域旅游公共服务

1、建设智慧旅游系统。武昌旅游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完成,该项目包括全域旅游标准信息库、全域旅游微信公众号和全域旅游管控中心。“一部手机游武昌”于5月19日正式上线,该项目以游客为中心,提供全场景智慧旅游服务,包括微网站、景区概况、旅游地图、特色专题、交通贴士、旅游攻略、投诉建议等功能,满足游客在游前、游中及游后全过程需求。

2、完善标识标牌系统。编制完成《武昌区全域旅游标志系统规划》,重点提升昙华林、户部巷、都府堤等重点区块的旅游标识形象,完善与提升交通枢纽、入城口等重要节点交通指引标识引导服务功能目前,已完成户部巷街区旅游标示标牌更新改造和昙华林历史文化街区标牌整治工作;都府堤片区、户部巷-黄鹤楼公园双向人行导向标识系统建设正在实施推进;《武昌古城品质交通示范区综合治理规划》已联合市交通院开展前期调研,准备进行下一步的规划设计工作。

3、提升旅游配套能力。高标准建设游客咨询中心,武昌现有游客咨询中心5家,今年借助户部巷、昙华林改造契机,新建高标准游客咨询中心2家;按照“厕所革命”三年攻坚行动计划,做好辖区旅游公厕建设,目前共完成新建改建旅游厕所8所;推进景区停车场及充电桩建设工作。目前,在武昌江滩公园建设完成一座停车场,可提供停车泊位120个,分别在昙华林和沙湖公园建设完成2座集中式充电站,共安装直流充电桩38个,充电桩总功率2280千瓦。

(五)依法治旅,创新服务,优化全域旅游市场环境

1、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年开展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春夏会战”、“利剑行动”等专项行动60余次,出动检查人员878人次,检查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1133家次;2018年以来,共受理来自12301和市长热线的投诉共计356起,结案率均为100%,为游客挽回经济损失共计48万元。

2、创新旅游调解工作方式。2019年武昌在全市率先成立旅游调解工作站,依托专业调解机构提升旅游纠纷调解的办理质量。仅今年上半年成功调解复杂案件6件,成功率达75%,妥善处理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旅游纠纷,营造和谐的旅游消费环境。

3、全力做好军运会接待酒店保障工作。武昌区“七军会”接待酒店共13家,其中接待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国际政要的酒店多达6家。武昌成立区级工作专班,联合各酒店建立接待工作站,共同负责酒店服务工作。对13家酒店周边安全隐患和环境问题开展拉网式排查,形成整治项目清单并全面推进,目前整治工作已基本完成;指导督促酒店按照军运会酒店接待标准开展内部设施及水电气等全方位保障升级改造。目前,各酒店软硬件改造工作均已启动,预计总投资7000余万元;组织接待酒店技能培训班8期,开展消防安全等应急演练9次。

二、存在问题

小结一年半工作,我们在看到工作成效的同时,也感到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旅游资源仍需大力度整合利用。武昌旅游已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但部分资源仍为浅层利用,品牌价值未充分释放,旅游产品延展度较低。

(二)旅游基础设施仍需多方位提升完善。黄鹤楼、户部巷、昙华林、都府堤等武昌古城重要旅游景区街区停车场问题尤为突出,节假日期间旅游大巴停靠难问题亟待从根本上解决,旅游公厕及旅游标识标牌仍需进一步提升优化。

(三)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仍需培训提升。武昌旅游业将继续处于黄金发展期,社会关注度高和旅游管理难度日益加大。旅游行政管理人员、经营管理人员、旅游服务人员等旅游从业队伍素质、能力亟待提升

(四)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不足。旅游业是一个开放性高、关联度强的综合性产业,当下武昌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的广度和深度还不足,开放的“旅游+”融合发展不够。

三、下步工作措施

我们将正视并积极整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大局意识,强化一盘棋思想,按照“生态修复、文脉复现、老城复兴”原则,贯穿“建古香古色的城、住老街老坊的人、引有质有产的商、聚有品有名的客”理念,再加力度,再上措施,继续推进《武昌区全域旅游大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让武昌全域旅游大发展取得更大成效。

(一)围绕全域旅游,完善工作机制

树立全域旅游“一盘棋”的思想,提高“领导抓旅”的能力,“政策支旅”的力度,激发“全区兴旅”的热情, 对武昌旅游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进行再梳理、再提升、再优化;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工作思路制定武昌文化旅游政策,全面落实财税、投融资、土地、人才准入等政策,鼓励社会资本采取灵活多变的运作方式推进旅游景区、特色街区、产业园区开发

(二)围绕旅游供给,丰富产品体系

加大武昌区域内旅游资源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千年古城、江南名楼、首义之区、科教集聚、五山七湖”等禀赋优势,策划一批精品线路。依托中共五大会址、毛泽东旧居、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东湖毛泽东故居、施洋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资源,打造全国红色旅游教育示范基地和“英雄之城”;顺应旅游融合创新发展大趋势,以“旅游+”为引领,鼓励发展武昌红色研学游、首义寻踪游、亲子学府游、花漾古城游等旅游新业态,延伸旅游产业链,拓展旅游新空间。 

(三)围绕项目建设,努力补齐短板

对照三年行动计划,逐项落实任务清单。特别是今年以军运会为契机,加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古城交通游赏系统设计、完善旅游信息咨询和标识导视、规范提升街巷卫生和旅游厕所通过一揽子项目建设补齐武昌旅游的基础设施短板,优化品牌形象,提高承载能力;下一步要以国家5A级景区黄鹤楼为引领,带动右岸大道、户部巷、斗级营、昙华林、得胜桥、都府堤等街区连片发展,打造大黄鹤楼-武昌古城全域旅游示范区,让武昌古城可感知、可触摸、可品味。

(四)围绕创响品牌,讲好武昌故事

充分运用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做好武昌旅游品牌形象宣传。在运营好“一部手机游武昌”的基础上,加强与旅游自媒体及旅游达人的合作,举办线上推广活动抓好活动节庆营销,在做好军运会接待保障工作的基础上,承办好各类大型赛事活动,举办好各类文化节庆活动,扩大武昌旅游吸引力,提高游客来武昌旅游的热情;充分调动旅行社、涉旅企业、旅游团体、行业组织的积极性,加强客源地旅游市场营销。针对市场类型制定营销策略、设计旅游线路和包装旅游产品,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各方配合”的立体营销体系;要认真研究“武昌人优先游武昌、优惠游武昌”的政策措施,让武昌市民享受到旅游业发展成果,激发全民兴旅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