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关于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
发布时间:2018-12-10 11:20    打印     阅读次数:

——2018年11月21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

区发改委主任  李武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如下,请予审议。

一、前言

“十三五”以来,武昌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动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强化创新和投资“双轮驱动”,优化“三区两翼”空间布局,打造经济、城市和民生三个“升级版”,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平稳,现代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升,创新驱动体系雏形建立,重点任务、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城市功能显著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本次评估根据武汉市统一要求,从发展目标、重点任务、重大项目以及政策措施等方面,对武昌区“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期实施情况进行客观评价,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结合未来发展形势,对2020年主要指标、重点任务等完成情况进行预测分析,并提出对规划纲要相关内容进行调整修订的建议,同时有针对性的提出下一步发展思路和举措。

本报告评估对象为《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2016-2020)》(以下简称“十三五”规划纲要);评估期限为2016年1月1日至2018年6月30日;评估方法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突出重点、兼顾全局、总结经验、查找短板、分析原因、提出对策。

二、“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及预测

“十三五”以来,武昌区紧抓经济发展战略机遇,以全面建成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统领全局发展,经济社会各项指标总体表现良好,基本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本次评估涉及武昌区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指标共计五类(27项)(详见表2-1),分为经济发展指标(5个)、创新驱动指标(4个)、城市建设指标(2个)、民生福祉指标(7个)、生态文明指标(9个)。其中约束性指标13项全部完成,预期性指标14项基本完成。各项指标均以中期测算值(表2-1注解)作为评估参考标准,具体完成情况如下:

(一)经济发展指标

1.地区生产总值。2016年和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971.64亿元和1102.50亿元,增幅分别为7.4%和9.0%。2018年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03.26亿元,增幅为7.9%。年均增长8.1%,掉规划年均增长目标(9%)0.9个百分点。

2.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6年和2017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85.84%和85.97%,2018年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85.65%,中期预测值为87.90%,掉规划目标2.25个百分点。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6年、2017年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1.47亿元、237.52亿元,2018年上半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5.94亿元,累计完成594.93亿元,中期测算值为750亿元,掉规划目标155.07亿元。

4.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执行新财政体制,2016年、2017年分别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187.53亿元、217.65亿元,超额完成目标;2018年上半年完成155.17亿元,中期预测值为110.83亿元,超中期预测值44.34亿元,完成规划目标。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执行新财政体制,2016年、2017年分别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2.53亿元、128.42亿元,超额完成目标;2018年上半年完成91.45亿元,中期预测值为52亿元,超中期预测值39.45亿元,完成规划目标。

5.总人口(常住人口)。2016年、2017年总人口(常住人口)分别为125.64万人、125.86万人,2018年上半年为130.43万人,预计2020年可以达到135万人的规划目标。

(二)创新驱动指标

1.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6年、2017年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3.28%、3.41%;2018年上半年比重为3.45%,超过中期预测值3.44%。

2.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截止到“十三五”中期,武昌区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1件,提前达到2020年目标值21件。

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2016年、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20.39%、26.56%,2018年上半年占比为20.39%,均超过中期预测值19.5%,提前完成2020年20%目标值。

4.新建各类孵化载体数量/面积。“十三五”至今,全区累计新建各类孵化载体49家,总面积达到58.96万平方米,中期预测值为25家,面积50万平方米,孵化载体指标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三)城市建设指标

1.区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分别完成区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额43.70、53.00和41.80亿元,累计完成138.50亿元,中期预测值60亿元,超过指标78.5亿元,提前达到5年累计完成120亿元的规划目标任务。

2.新建主次干道、支路。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分别建成主次干道及支路18、20和3条(其中建成主干道两条),累计建成41条,超过30条的中期预测值,完成规划目标。

(四)民生福祉指标

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武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3975元、48227元和26352元,同比增长8.76%、9.67%和9.75%,增长速度均高于同期GDP增速。

2.城镇就业。“十三五”以来,武昌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0%以内,低于规划目标3.7%;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数9.2万人,中期测算值为4.25万人,超目标4.95万人。提前完成5年累计达到8.5万人的规划目标。

3.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82.26万人、86.58万人和88.03万人,均完成市下达目标。

4.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2016-2017年度,全区策划旧城改建项目79项,推进实施房屋征收项目29项,作出旧城改建房屋征收决定23个,完成房屋征收178.6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75.73亿元;完成土地供应28宗,供地面积1091.16亩,土地成交总款约180亿元,规划可建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其中:公建约150万平方米;住宅约100万平方米)。

5.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2016年、2017年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分别为29.20、29.80张,达到中期预测值。

6.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期望寿命。武昌区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人均期望寿命均达到武汉市平均水平以上,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

(五)生态文明指标

1.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分别降低4.22%、5.89%和4.37%,均高于市下达目标(3.90%)及中期预测值(3.94%),完成规划目标。

2.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2016年、2017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均为2.7%,预计完成5年累计下降25%的规划目标有一定难度。

3.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均未下达指标;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市里未反馈具体完成值。

4.绿化覆盖率。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8.70%、40.00%和40.05%,绿化覆盖率呈逐年提升趋势,预计可以完成2020年达到40.25%的规划目标。

5.空气质量。2016年、2017年空气质量呈良好态势,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64.10%、70.90%,连续两年排名全市第二,2018年上半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为51.91%;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细微颗粒物PM2.5浓度分别为55微克/立方、49微克/立方和53微克/立方,完成市下达目标。

6.地表水质量。2016年、2017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均为25%,劣Ⅴ类水体比例分别为37.5%、25%。2018年上半年,沙湖与去年同期相比,综合污染指数有所下降,今年以来水质状况达到IV类标准;内沙湖、四美塘水质稳定达到III类标准;晒湖正在由水务部门实施湖泊清淤治理;紫阳湖、都司湖水质状况明显改善,今年以来水质状况多数时段都能达到IV类标准。

7.武汉市未下达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氨氧化物这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目标。武昌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超过85%,制造业极少,全区工业企业均实现达标排放。

表2-1  重点指标完成情况及预测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2016年完成值

2017年完成值

2018年上半年完成值(全年目标值)

中期

测算值

2019年测算值

2020年目标值

(年均增速/累计)

属性

经济发展指标(5个)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971.64

(7.4%)

1102.50

(9.0%)

603.26

(7.9%)

593.48

1311.91

1450.00

(9%)

预期性

2

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85.84

85.97

85.65

87.90

88.94

90

(1.19%/[5])

预期性

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01.47

237.52

155.94

[750]

-300

[1500]

预期性

4

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

亿元

187.53

217.65

155.17

(221.66)

110.83

240.98

262

(9%)

预期性

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亿元

122.53

128.42

91.45

(104)

52

104

113

(9%)

预期性

5

*总人口(常住人口)

万人

125.64

125.86

130.43

130.24

132.60

135

(1.81%)

预期性

创新驱动指标(4个)

6

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3.28

3.41

3.45

3.44

3.52

3.6

[0.5]

预期性

7

*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21

—     —

—     —

21

[3]

预期性

8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0.39

26.56

20.39

19.5

— —

20

[1%]

预期性

9

#新建各类孵化载体数量/面积

家/万平方米

22/24.68

21/16.03

4/18.25

[25/50]

— —

[50/100]

预期性

城市建设指标(2个)

10

#区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

亿元

43.70

53.00

41.80

[60]

24

[120]

预期性

11

#新建主次干道、支路

18

20

3

[30]

12

[60]

预期性

民生福祉指标(7个)

12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3975

48227

26352

26731

58947

65000

(10%)

预期性

13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14.24(市完成数)

14.39(市完成数)

—     —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市级目标为14.6)

约束性

14

城镇

就业

登记失业率

%

<2.90

— —

— —

<3.70

[-0.10]

预期性

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9.20]

[4.25]

1.70

[8.50]

15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万人

82.26

86.58

88.03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6

*城镇棚户区住房改造

万套

5.37(市完成数)

6.88(市完成数)

2.53(市完成数)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17

*人均期望寿命

80.84(市完成数)

81.09(市完成数)

— —

—     —

— —

81.27

[0.8]

预期性

18

*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

29.20

29.80

—     —

—     —

—     —

50

约束性

生态文明指标(9个)

19

*新增建设用地规模

平方公里

27.33(市完成数)

26.36(市完成数)

—     —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

%

2.7

2.7

— —

—     —

— —

[25]

约束性

21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

%

4.22

5.89

4.37

3.94

3.94

[19.7]

约束性

22

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

%

12.1(市完成数)

13(市完成数)

13.5(市完成数)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3

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

%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完成市下达任务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24

绿化覆盖率

%

38.70

40.00

40.05

—     —

— —

40.25

约束性

25

*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达标率

%

64.10

70.90

51.91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细颗粒物PM2.5浓度降低

微克/立方米

55

49

53

—     —

—     —

26

地表水质量

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

%

25

25

— —

— —

— —

66.7

约束性

劣Ⅴ类水体比例

%

37.50

25

— —

— —

— —

0

27

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

化学需氧量

%

3.21(市级指标完成数)

3.07(市级指标完成数)

—     —

—     —

完成市

下达目标

约束性

氨氮

%

3.13(市级指标完成数)

2.82(市级指标完成数)

—     —

—     —

二氧化硫

%

12.89(市级指标完成数)

8(市级指标完成数)

—     —

—     —

氮氧化物

%

12.39(市级指标完成数)

6.1(市级指标完成数)

—     —

—     —

注:1.[ ]为5年累计数。2. *号标记的指标为参照市指标体系增设的指标;#号标记的指标为结合我区实际情况新增设的指标。3.约束性指标13项,预期性指标14项。4.中期测算值是以2016年完成值和2020年目标值为依据,按年均增速计算得出,计算的时间节点为2018年6月30日。中期测算值中部分指标是以2018年测算值作为评估标准,表中加()以示区别。

(六)重点指标预测

表2-1中列出了2019年测算值,可作为武昌区制定明年经济发展目标的参考值。

地区生产总值绝对值、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和地方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等3项指标,由于中期完成情况较好,预计完成2019年测算值及“十三五”目标值,压力相对较小。

经测算,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需达到88.94%,由于起始期基数较高,部分工业长期客观存在,建筑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增长缓慢,尚未超过86%,预计完成“十三五”占比90%规划目标难度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前两年累计完成594.93亿元,掉规划目标155.07亿元,“十三五”后期需完成905.07亿元才能完成规划目标,压力较大。

创新驱动指标全部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要求,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新建各类孵化载体数量/面积都将超额完成指标,武昌区创新活力十足。

“十三五”以来,武昌区加大力度打造城市升级版,区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呈现大规模增长,仅“十三五”中期累计完成投资138.50亿元,超过“十三五”规划目标(累计完成120.00亿元)近20亿元,区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已超前完成规划任务。新建主次干道和支路达到中期进度,预期可以完成2020年达到60条的规划目标。

民生福祉和生态文明指标中,城镇就业指标达到预期目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略低于规划预期目标,“十三五”后期,经过努力,预测均可完成规划目标。每千名老年人口养老床位数、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耗比重、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表水质量、主要污染物排放减少等指标是由市下达的约束性指标,但又未对区下达年度目标,征询市发改委意见,如果全市完成目标则视同各区完成目标任务。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重点任务完成情况

(一)创新城区建设初见雏形

“十三五”以来,武昌区认真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研发支持力度,加大知识产权扶持力度,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区内孵化载体建设力度,主要创新指标任务均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超过预期目标,武昌创新型城区建设初见雏形。

培育孵化创新主体。完成85000平方米V+合伙人大厦等创新园区建设、打造7000平方米车联网产业园、升级改造5.5创意产业园,深入推进“中科武大?智谷”建设,积极推动“武昌双创服务中心”和“武昌区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服务中心”建设,孵化载体建设阶段任务提前完成。

引导聚集创新要素。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分别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签订“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聚焦区域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为企业技术交易搭建平台;积极实施“城市合伙人计划”,成立珞珈创新天使基金,推动建成“九万里”武汉城市合伙人基地;落实“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

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技术创新合作平台、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和众创空间网络信息平台,推动创新创业活动大量涌现。

(二)现代产业结构加快升级

总部经济集聚发展成果显著。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母基金及子基金群、恒丰银行、富邦华一银行等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落户华中金融总部集聚区,天风证券、华夏银行、省金控中心等金融总部企业将在中北路沿线新建总部办公大楼;省长投集团、省高投已分别与区政府签订项目合作意向书,拟在中北路沿线地块自建总部大楼;中民长江金融中心、凯德来福士广场等一批过百亿的总部型楼宇及城市综合体项目签约落户滨江高端商务服务总部集聚区;引入投资400亿的高铁产业园、投资100亿的南山集团华中区域总部及武汉?创意设计之都项目;着力放大东湖路文化传媒产业总部集聚区吸附力,成功导入投资100亿的武汉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城项目。高端中介机构引进势头良好,2016年以来,世邦魏理仕、毕马威等“五大行、四大所”先后在我区成立区域运营中心,仲量联行、戴德梁行也在我区长城汇设立办公室;律所总量逐年递增,北京京师、北京盈科等一批知名律所相继落户。高端商务楼宇培育有序推进,围绕长城汇总部楼宇,先后引进联邦快递、世邦魏理仕、毕马威等74家大型和知名企业入驻,其中总部型企业28家,总部型企业入住率近40%。

区域金融中心地位凸显。金融机构集聚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共有区域总部型及法人金融机构(企业)300余家,其中,主要省级金融机构在全市占比近40%。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以银行为主导的信贷市场稳步发展,全区银行业机构资产规模逾3万亿元。全区新增上市挂牌企业13家,增幅56.52%,总注册资本金合计109.39亿元。新金融业态进一步发展,全区共聚集湖北省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群、宏泰、省高投国资系基金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80余家,基金总规模逾700亿元。金融生态进一步优化,组建武昌?区域创新发展委员会金融界别委员会,吸纳入会单位共计37家,金融交流资源共享实现互动融合。

文化产业支柱地位逐步确立。文化产业经济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占GDP比重超过10%,规模与比重均位居全市各城区第一,远超5%这一国际公认的支柱产业占GDP比重标准线。重点产业门类形成,共有文化创意设计企业5000余家,其中工程设计、出版传媒、艺术设计和文化旅游已成为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产业集群,企业数量、产值规模和税收比重都占据绝对优势;以数字创意为代表的文化和科技融合等新业态也已初具规模。

商贸产业集聚发展特色鲜明。2016年、2017年和2018年上半年,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为643.13亿元、682.1亿元和353.32亿元,同比增长9.4% 10.1%和10.46%、现有3000平方米以上商业网点81家,面积达221万㎡,涵盖6家百货店、33家大型超市、10家购物中心(含大型购物中心9家,社区购物中心1家)、10家餐饮店、17家专业店及5家商品交易市场。武昌区坚持扩大居民消费与促进产业升级互动发展,坚持扩大流通总量与提升质量协调发展,商业网点规划构筑“三圈(中南商圈、中北商圈、徐东商圈)、两带(滨江商业带和解放路商业带)、四街(商贸旅游型楚河汉街、传统民俗文化型户部巷、艺术休闲型昙华林路和休闲娱乐型滨沙湖地区)、多点(若干社区便民商业网点和多个社区商业中心)”的总体空间格局,逐步形成以总部商贸为核心,以文化旅游型商业为特色的综合商贸集聚区。。

旅游产业规模得到迅速发展。2017年底,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6540万人次,同比增长11.5%;景区直接总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2.6%。旅游业已逐步成为武昌区发展较快的新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增强。围绕建设“长江主轴”江南片最美旅游城区和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加快高星级酒店、绿道、旅游购物综合体、博物馆、游船等文化休闲度假类项目建设,培育了艺术体验、马拉松赛、城市定向赛、渡江文化、绿道骑行等旅游新业态,提升了黄鹤楼公园、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长春观等传统景区接待服务能力,重点推进了户部巷、昙华林、楚河汉街等特色街区建设。打造了汉秀剧场精品演艺,形成来武昌必看的“日登黄鹤楼,夜赏楚汉秀”旅游文化演艺品牌。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活力持续增强。组织企业申报市区两级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等专项资金合计630.4万元,并对新招引的信息技术企业进行开办费补贴等政策支持,积极推动重点产业与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支持719所海洋核动力平台建设;以武船等重点船舶研发及制造企业为依托,大力建设船舶产业联盟;补贴工业转型升级重点项目1260万元,助推智能制造实现信息化与智能化升级。成立环保产业联盟,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骨干企业和再利用、资源化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节能环保产业提档升级。推动VV+车联网产业园开园、桩联网云平台发展,成立新能源产业联盟,新能源产业逐步实现集聚发展。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理事会已核准子基金9支,待合伙协议签订后,将逐步正式成立,实现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类项目的投资。

(三)城市功能不断提升

强力推进旧城改建。2016-2017年度,全区策划旧城改建项目79项,推进实施房屋征收项目29项,做出旧城改建房屋征收决定23个,完成房屋征收178.67万平方米,完成投资175.73亿元;完成土地供应28宗,供地面积1091.16亩,土地成交总额约180亿元,规划可建面积约250万平方米(其中:公建约150万平方米;住宅约100万平方米),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落地提供载体支撑,为城市经济发展腾出空间和释放活力。

道路建设不断提速。截至2018年6月30日,武昌区建成主干道1.3公里、在建主干道0.86公里,主干道总里程达到61.6公里,建成、已开工主干道里程达到“十三五”规划新增目标的100%。建成次干道4.36公里、在建次干道1.85公里,次干道总里程达到47.66公里,建成、已开工次干道里程达到“十三五”规划新增目标的60.2%;建成支路15.025公里、在建支路9.6公里,支路总里程达到102.23公里,建成、已开工支路里程达到“十三五”规划新增目标的66.0%。

加强都市绿道建设。制定《武昌区绿道系统建设规划》,分步实施“一纵、三横、四片”的绿道系统布局。目前,已建成绿道32公里,分别为徐东大街至公正路绿道、沙湖沿湖绿道、紫阳公园环湖绿道、中北路绿道,临江大道-内沙湖公园环湖-沙湖大道绿道、沙湖环湖绿道和水果湖街区绿道现在前期筹备阶段。

全面提高绿化建设水平。以“花开三镇,绿满武昌”为抓手,以道路、社区、公园、汉马线、军运会线为重点,大力提升全区生态园林绿化水平。一是新改建绿地39.3万平方米,全区绿化覆盖率40.05%。二是补栽行道树7048株,建设完成“三小”绿地10处,完成绿化提升改造道路25条、老旧社区60个、公园(广场)8个。三是以“汉马”、“军运会”线路为重点,补栽各类灌乔木、时令花卉28万余株,上花116.6万盆;完成桥体绿化7座、花境3个、大型园林扎景8个、屋顶绿化63栋;完成匝道、立交桥节点的绿化改造10万平方米。

(四)文明武昌加快构建

精神文明建设走在全市前列。一是在文明创建“七化”“八制”基础上,进一步细化落实街道、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综合保障机制。出台《社区网格员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工作职责清单、负面清单》等,做实社区网格化文明创建;印发《武昌区住宅小区文明创建规范》、《武昌区住宅小区不文明行为惩戒约束机制》,加强街道社区文明创建细胞建设;投入100余万元,招聘30名文明创建协理员,加强了街道文明创建工作力量。二是确立了文明创建经费投入增长机制。将创建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每年随财政收入增长,不断加大投入。2017年我区投入文明创建专项经费达2500万元。三是建立了日检查、周通报、月督办、季测评、年考核的检查考核机制。坚持问题导向,继续推行区文明委领导带队暗访督查、区文明创建专班日常督查督办、各职能部门及街道文明创建协理员和社区网格员自查自纠等综合督查整改机制,切实解决文明城市建设重点、难点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大踏步前进。“十三五”以来,通过挂牌督办,坚决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整改意见,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开展对余家头水厂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建设码头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拆除余家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的11个码头和9个砂场,提前完成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任务;实施平湖门水源地环境整治,完成武昌造船厂2、3号两个码头的搬迁,改善了水源地环境;推进巡司河、沙湖、晒湖等水体环境治理,确保水体环境安全。

(五)基层治理持续完善

党建工作不断深入。区委区政府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实施“红色引擎工程”,做实做优“八个红色”。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开展“强筋健骨”工程,培育红色头雁,强化红色引领;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主线,开展“我是党员”活动,激活红色细胞、掀起红色旋风;以幸福社区建设为抓手,实施整区推动工程,用好红色基金,实现红色物业全覆盖;以办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验基地为契机,实施“星火燎原”工程,建好红色阵地、传播红色文化;以日常党建为抓手,严格规范组织生活,落实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

社会综治水平不断提高。一是“智慧平安小区”建设初见成效,设立3500万元的平安行动计划专项资金,先期选取21个社区,重点围绕警务室升级改造、物防(智能门禁、防攀爬设施、停车棚)建设、标杆中心戒毒社区建设、禁毒宣传等七个方面,其中百瑞景社区“智慧平安小区”做法得到中央政法委《长安》杂志社推荐。二是破案打击战果显著。以“五大中心”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合成作战能力,连续6年实现命案全破,连续8年实现刑事警情下降。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截止2018年6月30日,全局公刑拘涉黑涉恶人员784名、破获涉黑涉恶案件254起,打掉涉黑犯罪团伙1个、涉恶犯罪团伙139个,战果位列全市第一。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就业工作稳步推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90%以内;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5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0.8万人;新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到位850笔,1.4亿元扶持1.2万人成功创业,带动就业6.5万人;组织再就业培训1.3万人次;创业培训0.3万人次。入选“黄鹤英才计划” 30人,享受市政府专项津贴人员4人,市“十百千人才工程” 2人,评选“武昌区名师工作室”4批、15家。确保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建设,受理案件4815件,立案1439件,结案1415件,结案率98.3%;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5932件(含不予受理361件),实际结案5780件,法定应结案5897件,法定结案率达98%,其中仲裁调解结案3325件,调解率达到57.5%。

社会保障更加完善。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健全,纵向完善“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架构,横向与驻区单位党组织联建、在非公领域和社会组织扩大组织覆盖面;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1+6”区域化组织体系和社区治理模式;出台《武昌区社区治理示范社区创建方案》,推进36个社区开展示范社区创建,其中市级示范 15个,区级示范21个;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幸福驿站,目前,57个幸福驿站创建工作已全面启动建设。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大力发展公建养老机构,投入1300余万元用于公办福利机构建设改造;适度超前发展社会养老机构,加强规划和用地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共建成民办养老院32家。最大限度落实救助政策,2016年以来,全区共对4496人次实行了临时救助,共发放救助金358.66万元;开展的“大爱武昌 ?慈善送暖”济困活动、“情系乡亲”扶贫活动、“慈善关爱外来工子弟”活动、“关爱环卫工、慈善送清凉”慰问活动、“爱心成就梦想”慈善助学活动、“福(扶)您一把”慈善助老工程;2016、2017两年时间共募集善款1200余万元,签订了“两个千万元”诺捐协议。

教育事业均衡发展。学前教育普惠资源不断扩充,全面落实第二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有效增加公办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修订《武昌区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证奖补管理规定》,普惠奖补资金达2628.3万元。以师德建设为抓手,加强教师常态化思想政治工作,将遵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融入师德建设全过程,积极构建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教育信息化水平持续提升,共投入2.5亿用于信息化建设,在全区所有学校建成千兆校园网。

卫生计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17年底,全区居民平均期望寿命从“十二五”末的80.88岁提高到82.91岁 (男性80.13岁、女性85.89岁),孕产妇死亡率为31.59/10万,婴儿死亡率为2.8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63‰。辖区居民健康状况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政府投入大幅增加,政府对卫生计生的投入逐年增加,两年累计投入6.03亿元。截至2018年6月,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44家,其中,三级公立医院8家,二级公立医院4家,一级及以下公立医院9家,公共卫生机构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6个,其他医疗机构375家。全区医疗机构床位数1.5万余张,卫生技术人员1.7万余人。

食品药品安全。积极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治理现代化,创建国家食品安全城市,全面提升食品药品监管水平。食品药品安全事故规范处置率达到100%,对监督抽检发现不合格食品药品的后处理率达到100%。在全区标准化菜市场内,建设统一、规范的蔬菜农药残留快速检测室,全面完成11家农贸市场快速检测室建设,覆盖率达到100%。全区42家农贸市场卤制品、豆制品等八类重点食品经营更加规范。全区162家中小学食堂全部达到B级及以上标准,其中A级食堂达到40所、占比25%,B级食堂达到122所、占比75%,整体水平居全市首位。药品、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监管覆盖率达到100%,监督性抽检覆盖率达到100%,规范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及进行调整修订的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以来,武昌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及社会事业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部分指标超额完成,但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保持经济高速发展难度大

“十三五”以来,全球经济复苏缓慢,以美国为首的贸易保护主义复苏,能源价格不断攀升,国际经济形势偏紧。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要求,2018年4月24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考察长江经济带发展和经济运行情况,进一步明确了新时代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方针,就是要以“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为规矩和导向,正确把握“五大关系”,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有序、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45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9%,武昌区2016年和2017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971.64亿元和1102.50亿元,增幅分别为7.4%和9.0%。2018年上半年增幅7.9%,在经济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十三五”末完成年均增幅9%难度较大。

2. 发展动能转换进展较慢

武昌区作为投资拉动型城区,固定资产投资历来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由于旧城改建进度放缓,土地出让少且慢,新开工项目续力不足,在建房地产项目存量不足,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压力逐步加大,难以对未来经济发展形成有力支撑。主导产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处在转换发展机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阶段,增长动力不足,而区域创新创业活力还不够,民营经济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总量和规模都较小,发展不充分,新动能新引擎的形成尚需时日。

3.城区环境综合品质提升不够

滨江商务区、武昌古城、华中金融城等功能区建设成果初现,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能满足功能区发展的新要求,城市精细化、智能化管理水平还需大力提高,城市设计、城市品牌形象需要进一步加强。紫阳公园海绵城市等重点改造项目进度不快。水源地的保护方面,平湖门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内经营性码头建成久远、成因复杂,搬迁难度大,进度不理想。武昌区优良天数今年上半年有所下降,细颗粒物浓度仍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

4. 民生事业发展依旧不平衡不充分

“十三五”时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最后冲刺阶段,武昌区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有更高质量、更高要求。在基层治理、社会救助力度、社会养老体系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受放开二孩政策、新高考改革等因素影响,教师缺编及结构性缺编现象凸显,地区教育资源发展有待进一步平衡;区级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医疗人才缺乏问题突出。民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仍有差距。

(二)调整修订的建议

1.指标调整建议

根据9月13日市政府召开的全市“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工作专题协调会精神,中期评估的主要任务是查短板、寻对策、促落实,重点不在调整。结合中期评估情况和省市对武昌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将按照既定目标努力完成,不对“十三五”规划纲要指标进行调整。

2.修订财政考核指标

“十三五”规划中财政收入目标是在2015年财政收入实际完成数(旧财政体制完成数)基础做出的预判,由于国家财政体制变化,原考核指标需要重新设置。2016年5月,国家“营改增”全面实施,国务院随即调整了增值税中央与地方分享体制,市区财政体制从2016年元月份也进行了调整(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预计增加),2016年统计工作分时段按新旧两种财政体制执行,2017年是实施新财政体制下的首个完整年度。财政体制的调整导致年度间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数不具备可比性,“十三五”规划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预期目标完成数需进行修订。

建议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原年均增长9%的目标不变;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016—2020年预期完成数不变;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以武汉市财政局核定的武昌区2015年完成数98亿元(按新财政体制计算,与现行财政体制完成数有可比性)为基础,按9%的增长目标进行修订,如下表:

表4-1: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修订前后对比表             (亿元)

指标

年份         

修订前

修订后

2016年

80

107

2017年

88

116

2018年

95

127

2019年

104

138

2020年

113

151

五、推进规划中后期实施的对策措施

按照党的十九大明确的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目标任务,奋力抢抓“长江经济带”、“三化大武汉”等战略机遇,积极面对不利因素,紧盯目标不放松,强力推进“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一)优化产业结构,坚持高质量发展

不断优化产业结构。顺应产业发展新趋势、需求结构新变化,坚持以总部经济为龙头,加快发展高端商务服务,重点推进金融、文创、商贸和旅游四大产业集群化发展,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坚持以功能区建设为抓手,加强项目策划,集聚发展新动能,培育发展新业态,不断优化升级经济结构,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提升。

全力抓好项目落地。主动跟踪服务已落地项目,掌握资金投入情况,确保企业按进度投入资金;加快土地征收出让,倒排时间节点,加紧征收工作进度,推动项目用地早出让、项目早开工,力争中民长江金融中心、凯德来福士广场、中国数字出版企业总部基地、小洪山科学城项目尽早完成土地出让,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

扩大双招双引成效。着力推动融创中心K1、麦德龙升级改造等10余个在谈项目实现签约。策划组织楼宇主题推介会、双招大使企业行,参与鄂港澳粤经贸洽谈会、华创会武昌分会等重点招商活动,着力拓展客商源、信息源、项目源。狠抓项目落地进资,借助区领导联系企业机制,密切联系沟通已签约尚未落地项目,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做好项目转化,促进到资进度。初步实现高端人才聚集,持续推进各类人才计划推荐评选工作,吸引和培育一批优秀人才及项目落户武昌;建成区级海外人才服务中心,通过招才大使引荐一批海外高端科创人才来武昌发展创业。

加强统计和监测调度。构建区级统一领导、部门协同推进、街道共同参与的经济目标管理体系,切实做好主要经济指标,主要经济工作的跟踪、服务和调度工作。密切关注经济运行走势,加强对主要经济指标和支撑GDP的11项核算指标的监测预警。在每月初对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进行通报,相关责任部门对有问题的数据要及时介入。在数据上报的关键时间节点,统计部门应加强与各指标承担部门的联系,及时预警,避免因为沟通不畅,导致上报数据与实际返回数据之间产生误差。

(二)坚持建管并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有条不紊地推进缓解重要拥堵点的交通压力、为城市骨架路网提供集疏散道路、改善居民出行难问题、为轨道交通提供配套道路这四项重点任务。加快军运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进,抓好“一轴、二片、五线、十四点”的方案编制及施工管理工作,打造 “武昌最美线路、最亮区块、最优接待酒店”。继续加大征收推进力度,攻坚克难,推进武车路西段、武珞四巷、沙湖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建设。跟踪姚家岭村、柴林头村等7个村拆迁收尾工作,加大力度推进风光村统征储备工作,全面推进风光村拆迁工作。

加强建设工程管理。强化现场管理,开展专项检查,积极排查治理隐患,做好安全监管。深入开展工程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深化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继续开展监理单位履职尽责专项检查。加强扬尘控管,做好工程文明施工常态化管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重点项目,积极主动地为企业排忧解难,将管理融于服务,在服务中加强管理,切实保障项目推进。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丰富优质公共产品供给,满足不同层次需求,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围绕教育品牌提升和满足就近入学需求,进一步扩充公办、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继续完善相对薄弱校和新小区配建学校引入、托管等机制,以优质初中为龙头、片区内小学协同跟进,打造覆盖全区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八大片区;继续推进“健康武昌”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扎实推进分级诊疗,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基层医疗人才缺乏突出问题,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大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力度,争取十三五末实现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全覆盖;科学配置养老床位,满足老年人对养老床位的需求。广泛开展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加强社区健身设施更新、维护和管理,实现完好率98%以上;加大文物、历史建筑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掘与保护力度,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城中村改造后的土地利用,积极开展老旧小区综合整治、老旧住房维修改造,多渠道、多途径改善居民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严格按照中央关于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战略部署,持续加大规划目标的落实进度。坚持问题导向,压实责任,持续加大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力度,对巡司河武昌段等水体水质监测,协调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以七军会筹备工作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契机,大力实施控规绿地建绿及道路绿化提档升级,努力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以“大湖+”建设工作为指引,加强紫阳公园、晒湖公园等公园绿地改造建设力度,加强社区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建设,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滨江商务区及沙湖金融港建设,建设杨园滨江防护林带和沙湖港防护林带。

(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简易事项即办即结“马上办”,不断提高全程“网上办”比率,探索审批服务向街道延伸“就近办”,最大限度方便企业群众“一次办”。推进国企国资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群众工作机制创新,整合信访、维稳、网格化中心等部门职能和资源,实体化运作“网上群众工作部”,完善群众诉求表达和问题解决机制,营造良好的信访生态,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抓好转隶组建,科学调整设置内设机构,完善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建好创新创业阵地和摇篮,完善产业、科技、人才、投融资等政策配套,依托创新培训营、创新基地和各类空间、创客比赛等载体,让创新基因迸发活力。做实区创新发展委员会,整合创新资源,完善体制机制,加强工作谋划、统筹、指导和评估,切实将创新思路变成适应当前创新的工作模式、机制和方案,推动“双创”深入开展。

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加强政府引导,建立责任分明、推进有效的规划实施机制,健全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系统联动的科学规划体系,完善城市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实施的项目、资金、政策及人才保障,形成层次分明、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保障“十三五”规划的有效实施。建立项目动态信息库,实时跟踪项目进展情况。根据项目的规模、性质和建设进程,有序推进项目实施,以大项目带动一般项目,先期项目带动后续项目。落实项目责任制,有序推进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