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关于武昌区2018年上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18-09-20 16:29    打印     阅读次数:

——2018年8月31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上

区发改委主任   李武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今年以来,我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区域实际,按照“红色引擎+五线推进”的工作思路,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发展拼搏、长江主轴、平安亮丽、民生幸福、改革创新“五线”并进,持续推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化城市功能品质,较好地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社会民生,为完成区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批准的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9%。上半年完成603.26亿元,同比增长7.9%。

——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计划完成预算目标并力争增长8%。上半年完成91.45亿元,同比增长9.1%。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计划增长15%。上半年完成155.94亿元,同比增长20%。

——全年计划实施重大项目179项,年度计划投资208亿元。上半年全区实施重大项目195项 ,完成投资137.29亿元。(正式下达2018年投资及重大项目工作计划是在年度计划上人大会议之后,项目有所调整。)

——全年计划实现招商引资总额800亿元。上半年完成426.90亿元。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计划与经济增长同步。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52元,同比增长9.75%,高于GDP增速。

——全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目标值分别为3.9%和4.6%,上半年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为4.37%,完成市下达目标,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同步完成。

(二)主要任务完成情况

1.创新型城区建设稳步推进

推进“双创”载体建设。持续推进“中科武大·智谷”建设,创谷核心项目“小洪山科学城”东、中、西区已纳入“三旧”改造计划,其中,东、中区房屋征收基本完成,西区已核发规划意见,完成了基础设施论证和摸底调查;引进上海联影公司,与中科院物数所合作共建“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地”项目,成功签约“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系统”项目。“斗转科技园”在科创大厦开园,项目招商率已达65%。深入推进科创小微企业园建设,5.5创意产业园腾退不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21家,引进大学生、海归、科研技术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等人才的创业企业13家;V+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园已完成主体建设,引进大学生、海归、科研技术人员和职业经理人等人才的创业企业10家,企业入驻率达到55%。着力推进创孵载体空间建设,目前共建成孵化器13家、众创空间17家、街道双创空间13家;入驻创新型企业839家,其中,拥有知识产权的在孵企业164家,拥有知识产权1239个。

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着力构筑武昌人才“金字塔”,上半年共引进外籍外地院士5名,合作设立院士工作站2个;参与和承办2场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合作设立海内外人才工作站(校友联络站)10个;推动中科院物数所科研成果转化落地1项,引进企业研发平台1个;吸引大学生落户10517名,吸纳大学生就业18441人,筹集大学生“高薪优岗”10897个,筹集大学毕业生租赁房903套,截止6月底,大学毕业生租赁房累计入住大学生354人。支持鼓励海外科创人才来汉发展,揭牌成立“武昌区海外人才服务中心”。

促进创新成果转化。积极跟进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和高校院所参与合作13个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别与武汉大学、湖北大学签订了“知识产权及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协议”,鼓励加大院校知识产权创造、保护与运用的能力,鼓励院校开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增强武昌区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院士经济,叶朝晖院士人体肺部气体磁共振成像系统、李培根院士13000吨甲板运输船研制及产业化项目成功签约。发挥区科技成果转化局的统筹领导作用,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创新对接方式,进一步深化科技合作交流,开展科技成果对接活动,组织各类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活动8场。今年1-6月份,专利申请总量2805件,同比增长27.91%,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达1345件;专利授权总量1593件,同比增长26.7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达491件。

推动“智慧武昌”建设。中山路办公区综合布线改造已经全部完成,实现“万兆主干、千兆入室”,办公区高速无线网络“全覆盖”。区级大数据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建有微模块系统2套、服务器67台,并配备数据安全设备75台。启动部门业务信息系统迁移至统一政务云平台。协同二期已正式上线运行。组织10家单位开展第一期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共采集数据目录79条,涉及工商登记、社会管理、金融信息等8大类数据类型,包含数据字段1030个,可为28项政务服务提供数据支撑。组织实施了武昌公安分局视频三期、区水务局 “智慧水务”、区档案局数字档案馆、区网格化指挥中心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升级等区级电子政务重点项目技术方案评审、过程指导。

2.经济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引导重点产业集聚创新。金融产业方面,引进毕马威咨询等15家省级或区域性机构总部,对接服务国开行湖北省分行等15家重点金融机构;基金大厦、华中新金融孵化中心工程进展顺利;引导企业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敦信控股完成海外上市,开特股份完成报辅,天风证券成功过会。文创产业方面,重点培育创意设计、影视动漫、游戏电竞、数字会展等战略新兴文化业态,引进了藏文化陶瓷研发中心和二更华中区域总部落户武昌,签约武汉嘉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武昌建设互联网游戏平台及企业总部。商贸产业方面,开展《基于新零售环境下武昌区商贸行业转型升级及对策研究》工作;阿里巴巴旗下新零售品牌盒马鲜生超市华中首店落户武昌;武商梦时代广场、融创中心等商业综合体项目进展顺利。旅游产业方面,召开全域旅游发展工作会议,成立旅游发展联盟,多渠道开展武昌旅游宣传,服务文化旅游企业,指导杜莎夫人蜡像馆、翟雅各和湖北云旅游客厅申报文化消费试点。上半年全区纳入统计范围的景区(点)、特色街区共接待游客578万人次,同比增长14.8%,实现旅游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3.8%。

大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举办和参与大型招商活动,依托活动搭建平台,拓展招商信息渠道,推进项目签约落户。深挖校友资源,借力双招大使,发掘网易大数据、神州数码等意向项目,参与湖北大学、江汉大学校友专场,签约项目5个,协议投资总额65亿元。1-6月新引进江城之门、中国南山集团华中区域总部及高铁及新型轨道交通工程设计产业园等3个30亿元以上服务业重大项目。提升项目跟踪服务水平,2017年42个招商引资项目中,累计开工开业30项;1-6月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7项,已落地8项。开展对楼宇企业清查工作,全面掌握楼宇企业情况,帮助楼宇招商资源对接,重点引进“三个500强”、央企以及行业龙头型企业,坚持高端定位,腾笼换鸟,提升楼宇入驻企业质量。

加快发展新民营经济。开展银企对接活动,组织金融机构进5.5产业园、东创创意园等。以点带面,精准对接,组织召开有代表性重点小微科技公司参加的融资难题专题对接会,现场了解企业融资需求和困难,推介符合其需求的创新金融产品,助推银行改善金融服务。为15家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服务企业、中小微工业企业等给予融资补贴支持,补贴金额计282.26万元,大大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召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工作推进会,强化合作银行的责任意识,有效发挥风险补偿金的引导和放大作用。

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稳步推进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工作,上半年有4支子基金通过引导基金理事会同意设立并已在区政府网站公示,已过会子基金的合伙协议在进一步完善中。积极统筹协调推进科创小微企业园建设,并按照建设要求,有针对性的引进、扶持和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企业。开展对中科瑞华、华视中广等战略性新兴企业的调研工作,了解重点企业的运营情况、困难问题,获取基础数据。上半年,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为19.66%,高于市下达我区产值增幅15%的目标。  

3.城区功能进一步提升

聚力亮点区块建设。完善功能轴。推进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地下环路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省建行学校宿舍、万吨冷库宿舍、东龙世纪花园扩大用地、积玉桥C、麦德龙地块已取得市政府供地批复;337北、武昌热电厂片、岳家嘴无线电二厂、广泽中心南等15宗地块正在办理不动产证;滨湖电子二期、电视机厂、洪棉宿舍、C35项目、融创中心K1、K3地块正在完善和办理规划条件;万吨冷库、新生路等重大新开工项目前期工作抓紧实施;宜昌大厦、融创中心K2主体结构施工。建设发展轴。调整优化《杨园片实施性规划》、《白沙片概念性城市设计》,启动徐东铁四院房屋征收、明伦街棚改项目。彰显文化轴。加快推进复兴武昌古城,《得胜桥千年古轴整治提升系列工程综合规划》进入修规阶段。结合地铁五号线建设,加快东、西城壕房屋征收工作。修复生态轴。备受关注的武九铁路北环线拆除工作已启动,其中北环线三角路铁路桥段已经开始拆除。打造景观轴。长江右岸江滩观光道工程今年计划征收0.2万平方米,目前正在办理工程选址意见书等相关事宜,确定征收范围后即启动征收工作。

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更新。截至6月底,累计完成区级城建投资41.8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 66%。重点工程房屋征收完成20.68万平方米,完成率68.96%,征地40.54亩,完成率96.1%。其中,轨道交通5号线完成征地7亩,完成房屋征收16.95万平方米,武昌区域内12个站点已全部进场施工。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二期、秦园路(和平大道--中北路)改造工程征收工作有序推进。中南路中北路、杨泗港长江大桥、罗家港沙湖整治、雅安街-文荟街排水箱涵工程征收征地工作全部完成。建机路、建机侧路、武重中路道路提升工程已完工;晒湖路、雅安街、滨江核心区地下空间环路等9条道路已完成部分工程;前进路、德平路西段、东湖西路等10条道路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及征地征收工作。今年计划新增停车泊位2000个以上,已完工759个泊位,正在建设1178个泊位。智慧水务一期武昌区排水管网调查工作正在进行中,智慧水务二期和四水共治规划均在前期阶段。上半年完成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轨道交通5号线、红岭三期、白沙新城南区等“三旧改造”房屋征收拆迁52.69万平方米,占全年任务的58.54%。今年全区计划实现供应土地19宗,1108.8亩,目前已取得供地批复7宗,228.05亩。

4.城区环境品质不断提升

促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深入推进“十大工程”,积极组织迎接全市各项测评工作,获得全市中心城区街道季度测评综合第一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第一名和城区文明程度指数第二名。常态化开展各种志愿服务,全区网上登记注册志愿者18.7万人。举办“学雷锋学天祥 武昌志愿者在行动暨2018年武昌区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区40个交通路口、25个公交站台坚持常态化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服务工作。围绕军运会建设特色志愿服务工作驿站,开展好军运会志愿者招募、培训、保障等工作。开展“好家风好家规好家训”故事汇,举办“邻里守望”家风分享、“家风家训”评议会、报告会、故事会、演讲会140余场,征集一批优秀家风家训的格言和书画作品,利用各类宣传阵地,广泛展示宣传。持续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我爱红歌赛”“全民读书月”等活动宣扬优秀文化,达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效果。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1-6月,我区城市综合管理累计平均分139.82,成绩位列全市第一。加强烟油噪声执法管理,巡查餐饮1156家,督促256家餐馆对油烟净化设施进行了清洗维护,更换设备41处,新装油烟净化装置38家,办理油烟噪声扰民案件14件,夜间施工噪声扰民案18件,共罚款39.6万元。加大占道经营整治,对全区主、次干道以及校园周边、地铁、车站、码头等人流较密集的重点区域进行76次专项执法,坚决取缔各类经营性占道和出店经营。启动共享单车清淤行动,对徐东大街、东湖路、水果湖地区、黄鹤楼周边等重点地区进行大规模治理,清理共享单车约3万辆。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开展七军会房屋立面整治工作, 3条重要接待路线,已完工299栋,整治面积约50万平方米;黄鹤楼亮点片区一期已完工222栋,整治面积约69万平方米。深化河湖长制,实施“3+3+1”联动工作方案。积极开展“大湖+”建设,编制完成“一湖一策”治理方案,围绕提升湖泊水质标准,全力推进湖泊治理和管护工作。目前,四美塘、内沙湖、紫阳湖、都司湖水质已基本达标,其中四美塘、内沙湖水质稳定在Ⅲ类及以上,紫阳湖达到Ⅳ类;水果湖、外沙湖(含东沙联通渠、沙湖港)水质季节性达标。以“花开三镇,绿满武昌”为抓手,有序推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完成斗级营、二桥下绿地等新建改建控规绿地2.8万平方米;完成行道树补栽7048株以及成东湖路等道路绿化提升工作,设置各类花灌木、时令花卉20余万株。实施全区改善空气质量工作第三方巡查,组织巡查600余人次。开展空气质量监测点加密布设,布设4个空气质量监测小型站已完成3个。配合市车防中心实施道路机动车尾气路检3次,联合区交通大队实施查处冒黑烟车辆123辆。对我区各职能部门、街道下达大气污染督办70件。截至6月30日,全区优良天数109天,优良率63.3%,PM10、PM2.5平均浓度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7.4%和3.6%。

5.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强化社区基层治理能力。依托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10个、创建47个幸福驿站,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平台。出台《关于推进幸福社区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戈甲营等4个社区试点进行社区“微规划”。开展第二届全省百佳社区居委会、优秀社区工作者评选活动,择优上报2个“社区工作法”到全国参评。采取“六个一”[1]工作措施,完成2017年度全区业委会履职情况评估,组织225名业委会主任开展履职能力培训,表彰“三方联动”先进社区和先进业委会典型各20个,不断建强红色业委会,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明确8个组建、48个业委会换届任务,目前已完成2个组建和24个换届工作。依托社创谷建立全区业委会孵化中心,实现已有的业委会培训、培育、述职交流等工作的全流程整合优化。不断深化“三社联动”机制,完善“社工+志愿者”两工互动服务格局,我区1人获选“全国百名社工人物”,4人获选市“最美社工”,2人获选市“优秀社会工作者”。

提升社会综合治理水平。深化“万名警察进社区”,启动视频三期建设,新建视频探头2600个,WIFI前端卡口1000个。切实发挥10分钟法律援助便民服务圈作用,为受援人提供精准优质法律服务。制定武昌区诉调对接方案,完善大调解平台;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推进律师调解工作。制定并实施产品质量抽检“10+4”计划,巩固电线电缆、定配眼镜相关产品等10类产品质量提升成果,新增洗涤用品、车用汽(柴)油等产品为新的抽查重点,有针对性地提高流通领域重点商品质量水平。全面摸排全区重大安全隐患,对道路交通、消防、食品药品、电梯四个重点领域的46处重大安全隐患,进行挂牌督办。通过进社区、进学校、利用科普宣传教育基地等多种方式,广泛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教育宣传和培训。

6.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保障教育全面均衡发展。加大中小学配建力度,深入推进南湖一小、南湖二小、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改扩建项目;启动复地东湖配建学校建设;持续推进实验中学改扩建;实验中学沙湖学校实现挂牌招生。推进义务教育优质片区建设,确定“两纵两横”发展思路,优化布局调整,积极打造优质教育片区。2018年高考,全区600分以上人数超过1700人,占全省8%,覆盖全区所有高中学校,600分以上考生占全区考生的三分之一。2018年中考,全区中考示范高中上线52.67 %、公办普通高中上线率60.55%、一次性合格率99.5%。推进新高考改革研究,成立工作专班,广泛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和调研,对学校硬件及师资情况进行逐一清理和充实,对学校管理制度和管理结构进行优化调整。启动武汉市中等职业学校达标建设工程,完成项目的市、区建设任务申报工作。积极推进家庭、社区、学校协作共育,健全“三位一体”育人网络。启动复兴路小学、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等12所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已完成硬件建设招投标工作。

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积极推进市七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拆迁过渡、区妇幼保健院扩建工作。推动省中医院与19家社区卫生中心建立中医专科联盟的深度合作。辖区三级医院34名专家下沉9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态化坐诊、驻诊,上半年坐诊社区2189人次。拓展“支付宝+家庭医生”签约平台,植入儿童入园体检、产前基因检测、新生儿先心筛查等预约功能,逐步实现群众健康需求“一键连通”;上半年免费为孕妇开展无创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检测2351人次。加强传染病防控和爱国卫生运动,落实计生扶持家庭医疗保险和养老服务政策。

发展公共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进社区送演出19场、送春联4场;邀请社区居民进剧院观看武汉说唱团方言喜剧3场次;与湖北剧院合作,组织楚剧、汉剧等戏剧惠民演出11场;举办专业院团大学生千场免费文艺演出进社区活动14场、“户部巷非物质遗产文化节”等节庆活动30多场。组团参加武汉市第八届黄鹤群星奖比赛,获得群星奖2项,提名奖2项;组队参加2018年武汉市舞龙锣鼓大赛,荣获两金两银。推进2018年街道社区新增健身路径器材及健身小广场建设工作;成功完成“武汉马拉松”武昌赛段组织保障工作及第44届武汉国际长江渡江节武昌方队的甄选、测试、录入工作;开展“武昌区‘与军运同行’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会”大型系列全民健身活动赛事5次。

7.群众生活品质持续提升

提高养老服务水平。计划新建的12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中,8个社区完成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内部功能室设计布局和设备购置;3个社区确定中心建设场地,正在按标准对场地进行建设改造;1个已经建成并引进社会组织开展运营。拟建设的31个老年宜居社区中,22个社区正在实施项目建设,9个社区进行项目招投标。全面实施“互联网+居家养老”行动计划,择优选择社会企业,启动区级统分平台升级改造。根据养老院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方案,督促指导全区33家养老机构对照养老机构服务质量115条标准,更新基本信息,实现54项基础指标全部达标。

完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启动“互联网+掌上就业”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上半年,全区新增就业2.2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3086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1540人。扎实开展“春风行动”,组织54场招聘会,提供岗位5.8万个,达成就业意向4.1万人次。组织职业培训,帮助500余名人员实现高质量精准就业。扶持创业人数2796人,创业带动就业10955人,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5.8万元,创业担保贷款1700万元。筹建武汉人才创新创业大厦,建成武昌区人才服务中心投入试运营,已组织各类活动4场。规范有序开展各项社会保障待遇审核上报工作。实施精准救助,截止6月底,累计发放低保金2286.32万元;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超市救助482.5万元;落实残疾人基本生活保障, 开展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 为持证残疾人购买重大疾病补充医疗保险。落实上年底已摇号配租家庭的安置工作,完成公租房安置924户。

8.改革创新深入推进

推进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监察体制改革,深入开展“双评议”工作,扩大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覆盖面。完成云端武汉?武昌区政务服务大厅与区政府门户网站中间库的升级,在原有中间库中添加数据结构,方便群众通过门户网站查询更多办事细节信息。在洪山体育馆项目、右岸整治项目等6个建设项目审批中实施了“绿色通道”,确保了重大工程建设顺利进行。通过深化改革减少事项办理环节201个、减少申报材料358份、减少办理时限640天。6月初,全面实施“四十五证合一”工作和不动产交易、登记、纳税“一网受理、一窗办结”。盒马鲜生华中首店项目从递交申请到拿证仅耗时2小时,从选店装修到开业仅历时65天。截至6月底,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680户,新登记市场总量及提前办结率均位于中心城区第一。

加快经济领域改革。启动区市政工程总公司、政通实业公司两家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公司制改制。推进国有企业“三供一业” [2]分离移交工作。目前已协调中车长江(武汉)实业、中船重工719所、中船重工701所等17家国有企业分别与区房地公司和所属街道进行对接。拟定《武昌区国有出资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选定5家商业类区属国有企业作为业绩考核试点。开展信用体系建设,1-6月收集上报“双公示”信息6516条。

上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各项工作推进有力,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保持全年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然较大。虽然上半年经济增长继续稳中有进,但没有完成9%的增速目标,主要是受财政八项支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商品房销售面积等核算指标增速不高的影响。二是项目建设支撑还不强。土地整理出让进展较缓慢,今年计划供地19块,上半年还没有一块土地完成出让,有7块取得市政府供地批复。项目推进效率不高,且多数在建项目进入建设后期,有效投资衔接不够,对经济拉动作用不强。三是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品质内涵提升还不够。水源地的保护、空气质量的改善任重道远,市容市貌整治和景观提升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四是民生事业发展水平距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服务群众的设施和资源缺乏统筹规划,活动组织吸引力还不够强。

二、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着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一是充分有效运作创新平台。推动区域创新委员会、“创新武昌”线上平台高效、活跃运作起来,促进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创新成果转化以及资金、人才、场地等创新要素的对接,激活创新资源。二是加快推进创新载体建设。按科创小微企业园三星建设标准对5.5创意产业园进行升级,使园区符合产业定位的企业占比达到50%以上;加快 V+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项目装修及招商进度,争取年底企业入驻率达到70%;小洪山科学城下半年完成中、东区房屋征收、土地储备及挂牌工作,做好西区房屋征收准备工作;推进华中新金融产业园扩容打造,完成基金大厦、华中新金融孵化中心新增载体建设。三是不断优化完善各项利于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新民营经济、科技金融等政策措施,为我区科技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二)持续狠抓项目推进、双招双引。一是加快土地征收出让和项目开工。力争中民长江金融中心、凯德来福士广场、中国数字出版企业总部基地、小洪山科学城、电视机厂等项目尽早完成土地出让,项目实质性开工建设。主动跟踪服务已落地项目,掌握资金投入情况,确保企业按进度投入资金。二是高位推进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狠抓项目签约引进和落地进资,着力推动平安省六建、长投总部、省联发投总部大厦等10余个在谈项目实现签约,密切联系沟通华英证券等4个2017年签约尚未落地项目,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做好项目转化,促进到资进度。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人才计划推荐评选工作,吸引和培育一批金融、文创、商贸、旅游等重点领域的优秀人才及项目落户武昌,构筑武昌特色人才队伍。

(三)有力推进城市建设。一是加快推进“三旧”改造和土地供应。强力推进农讲所片、武船一分厂、农行干部学院南侧、红岭三期等项目的签约进度,力争年内完成征收验收;加快石牌岭机电研究院、明伦街片、电车二公司南、中南建筑设计院片等项目征收前期程序,确保年内全部启动签约;加大力度推进风光村统征储备工作,力争年内启动拆迁。二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推进各类城建项目;继续加大征收推进力度,推进武车路西段、武珞四巷、沙湖大道南延线等项目建设;加快停车场建设,计划三季度建成泊位1500个以上,并做好明年项目储备。三是加快“七军会”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推进,抓好“一轴、二片、五线、十四点”的方案编制及施工管理工作,注重工作细节,打造 “武昌最美线路、最亮区块、最优接待酒店”。

(四)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品质。一是狠抓环境治理与保护。加快“四水共治”工程进度,大力推进防洪排涝工程建设,确保雨期汛期安全;强推巡司河、董家明渠、沙湖港、罗家港等重点水体整治;每季度对各街道河湖长履行职责情况进行考核,促进河湖长制深入落实;继续加强饮用水源及湖泊的环境巡查。二是强化精致化综合管理。继续高标推进“七军会”保障工作,对已建成园林绿化设施加强清杂、施肥及浇灌养护,强化后期管养;对人行道及附属设施和人行天桥加强维修作业质量管控;尽快启动其他保障项目建设。继续探索“大湖+”发展模式,加强与市、区各相关部门及设计单位沟通协调,稳步实施“大湖+”建设。鼓励各街道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整街推进,深化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五)切实增强民生幸福感。一是做优各类民生服务。高质量完成民生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幸福驿站创建工作,在幸福驿站平台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互联网+掌上就业”社区服务平台,合理优化我区人力资源配置;投入650万元,新建区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创谷),初步引入一批有代表性的支持型社会组织入驻;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等资源,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新模式落地;继续优化新建12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和31个社区老年宜居创建项目,指导“幸福食堂”规范化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好低保、医疗、临救等有关政策文件精神,确保精准施救。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开展文化惠民“四送”活动、“首义文化节”系列文化活动、各类集中性读书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举办“武昌区第六届全民健身运动”系列活动、“大成武昌·城市定向赛”、“围棋108将”等武昌特色体育活动,推动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继续提升学前教育普惠水平,推进小学教育特色联盟片际展示活动和“三段两衔接”系列活动,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着力在完善公共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上有新举措。

三、2018年区本级政府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为积极发挥区本级政府性投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资金,根据区人大《关于加强区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审查监督的决定》的有关规定, 2018年我区开始编制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计划,为加强管理,制定了《武昌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并将投资计划目标列入相关单位绩效目标。2018年计划安排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210项,计划完成投资53.40亿元,上半年开工建设项目112项,实现投资25.49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47.73%。

下半年,将进一步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加强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度,确保实现年度投资目标及形象进度目标双达标。做好政府投资项目计划调整工作,确因工作需要而新增的政府投资项目补充至年度项目计划。提早谋划2019年政府投资项目计划,召开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编制工作培训会,计划编制工作与2019年预算编制工作同步推进,充分论证项目实施的可行性。


[1]六个一:抓住一条红线,以党建为引领;组织一轮培训,提高业委会工作能力和水平;开展一次评估,全面掌握业委会履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问题;选树一批典型,汇编《优秀业委会履职案例集》,打造业委会工作样板;制定一本工作指南,为业委会更好地履职提供政策性帮助;构建一个孵化平台,为业委会组建和换届工作提供政策及技术手段支持。

[2]三供一业: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和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