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常委会会议文件
关于南湖白沙洲区域排水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的情况报告
发布时间:2017-12-21 09:51    打印     阅读次数:

——2017518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

3次会议上

武昌区水务局局长  石明辉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非常感谢区人大一直以来对“四水共治”工作的关心、指导、监督和支持!下面,我就南湖、白沙洲区域排水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的情况进行报告。

20167月,我区南湖和白沙洲区域遭遇1998年以来最为严峻的洪涝灾害,除少部分地势较高的区域外,几乎全部遭受涝水淹渍。面对暴雨洪水,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发扬“98+”抗洪精神,万众一心、群防群守、多措并举、积极应对,尽最大努力减少灾害损失,确保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汛后,为了彻底消除洪涝顽疾,区政府认真总结,迎难而上,克难攻坚,大力推进南湖、白沙洲区域排水能力提升工程建设,确保不再发生严重渍水现象。

一、南湖、白沙洲区域排水现状及渍水成因

南湖、白沙洲区域属汤逊湖水系,包括汤逊湖、南湖、野芷湖等湖泊,汇水区域面积420平方公里。在非汛期,南湖水位高于长江水位,湖水经巡司河流至青菱河陈家山闸和解放闸自排入江;而在汛期,长江水位高于水系内水位时,自排闸关闭,南湖水经南湖连通港、巡司河、青菱河,到达近20公里外的该地区唯一的排江通道汤逊湖泵站抽排入江。

20167月南湖、白沙洲区域发生严峻洪涝灾害的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暴雨期间巡司河长时间高水位是造成南湖、白沙洲地区严重渍水的主要原因。去年强降雨期间,武昌南湖、白沙洲区域外排河流水位全线跳涨,汤逊湖、南湖等湖泊水位出现历史最高水位。在76日最强降雨中,因我区外排湖泊、港渠、排水管网库容已满,排水设施能力达到极限,城区排水泵站满负荷运行,仍抽排不及。巡司河水位当日高出南湖街几条主干道路近70厘米,外排水系高水位顶托,造成南湖街几乎全区域渍水。

其次,排水管网排水能力不足是造成南湖、白沙洲地区严重渍水的重要原因。南湖街恒安路、平安路和丁字桥路,排水管是90年代初开发商未按规划建设的,管径仅为D400mm-D800mm,排水能力严重不足。白沙洲堤东、堤后社区周边排水主管大多未按规划形成,主要排水通道夹套河分段归属武昌区和洪山区管辖,且淤塞严重,汛期造成了区域大面积长时间渍水。

第三,应急抽排能力和设备准备不足也是造成南湖、白沙洲地区严重渍水的一个因素。在全区多处渍水点同时发生渍水后,应急抽排能力和设备跟不上,不能尽快通过应急抽排缩短渍水时间,导致该区域大面积渍水短时间难以消除。

二、建设规划及工程推进情况

去年汛后,区政府将解决辖区排渍防涝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安排了南湖、白沙洲等区域的排水能力提升建设工程,科学控制、统筹安排、分步实施、强力推进。刘洁区长、分管副区长先后专题研究了南湖、白沙洲区域灾后重建项目,明确提出了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按水系分片区还欠账、补短板、提标准,根治内涝顽疾、确保城市排水安全的治水原则。力争2017年实现内涝可控,2018年实现抽排能力倍增,2021年排水防涝能力达到“二十年一遇”水平(能抵御日降雨量247毫米的大暴雨)。

(一)建设规划情况

市规划院于20168月制定了该区域排水建设规划:在原有排水系统基础上,建设巡司河第二出江排水工程(东起巡司河西止夹套河路的雨水箱涵、污水管道约2公里)、建设夹套河骨干排水箱涵工程(南起青菱河,北止新溢洲路,全长6.9公里)、建设江南泵站,解决南湖地区的排水问题。建成后,南湖水将通过南湖连通港,经南湖第二出江通道至江南泵站抽排入江,较目前经巡司河、青菱河、汤逊湖泵站入江路径缩短六成以上,可解决汤逊湖水系排涝出口的规模不足的问题,有效改善武昌晒湖、南湖、白沙洲等地区排水现状。

()项目进展情况

市、区两级共确定了南湖、白沙洲区域排水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7个,总投资约44.33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41.29亿元,区级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3.04亿元。这些工程竣工后,将显著提高南湖、白沙洲地区的排渍防涝和水环境治理能力。

1、市级项目进展情况。市级工程主要有:江南泵站工程、巡司河第二出江口工程、夹套河骨干箱涵工程、青菱路主干排水工程、巡司河综合整治5大工程。除巡司河综合整治工程要求在20185月前完成外,其他项目都必须在2017531日前具备通水能力。目前这些项目已处于收尾阶段,江南泵站在2017531日抽排能力将达到90立方米/秒(设计能力150立方米/秒)。(见附表一)

2、区级项目进展情况。区级工程主要有:科园路(武金堤路—夹套河路)排水工程、江盛南巷(临江大道—夹套河路)排水工程,主要是结合夹套河排水主通道建设,完善白沙洲地区排水干管系统;雅安街武昌段主干排水通道、丁字桥路、平安路、恒安路雨水分流管和紫阳东路延长线(丁字桥路—石牌岭路)排水工程,主要是结合巡司河第二通道建设,完善南湖地区排水干管系统;木材厂和倒口湖泵站及排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下穿通道顽固渍水点改造和配套管网工程、风华天城排水改造工程、省公安厅排水改造工程、晒湖立交通道应急抢险改造工程,主要是通过应急措施提升区域排水能力;黄家湖污水次干管完善工程和巡司河(解放闸—武泰闸)沿线截污改造工程,主要是解决巡司河黑臭水体和环境问题。目前风华天城排水改造工程、省公安厅排水改造工程、木材厂和倒口湖泵站及排水收集系统改造工程、晒湖立交通道应急抢险改造工程、黄家湖污水次干管完善工程等5个工程进展顺利,预计6月底全部完工。年内还将完成巡司河(解放闸—武泰闸)沿线截污改造工程和紫阳东路延长线(丁字桥路-石牌岭路)排水工程。(见附表二)

(三)应急建设情况

在积极推进南湖、白沙洲区域排水能力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的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建设“智慧水务”系统。借助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手段,整合市、区两级信息化建设平台,建立城市堤防、排水管理、湖泊管理、泵站运行的监测预警、分析处理、指挥调度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水务全业务的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大幅提升防汛排涝应急指挥效率。目前,我区已与武汉规划测绘院深度磋商,拟定智慧水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和建设框架协议书。

2、完善防洪排涝应急预案。2017年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已经修改完成,待区政府常务会通过后实施。

3、建立协调联动机制。适时做好水雨情监测,做到未雨绸缪。收到强降雨天气通知后积极应对,及时通知有关单位按通知要求加强值守,积极与市水务局联系调控周边湖泊及水系水位,做好应对准备,专业人员及抽排设备提前到位。

4、设立南湖、白沙洲二个应急中心。添置2台大型抽排应急泵车(每台抽排能力为3000立方米/小时),确保关键时候能够机动应急。

三、下步工作安排

下一步,我们将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指导、监督和支持下,秉承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坚持坐不住的紧迫感、等不起的责任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发扬时不我待、拼搏赶超的工作精神,加快推进防洪排涝系统建设,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各项工程,确保南湖、白沙洲地区不再发生大的渍水,确保武昌水安全。

(一)加强科学规划。坚持应急与谋远相结合,按照系统思维、标本兼治的原则,下功夫做好两个规划,一个是做好“四水共治”五年规划,另一个是做好“智慧水务”建设规划,全面布局我区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借助科技力量加强水务信息化建设,提高监测、预警、指挥和处置能力。

(二)强化推进措施。建立项目建设协调、推进、管理机制,对已确定的项目,倒排工期时序,明确前期、开工、竣工等时间节点。组织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通报、专报等形式跟踪项目进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采取超常规措施强力推进,确保各项工程如期完成。

(三)抓好应急保障。立足提升综合应急能力,启动实施水务系统内部工作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排水防涝应急调度预案,提高应急指挥调度效率。尽快完成白沙洲、南湖两个应急中心建设,确保渍水及时外排。组建防汛排涝应急抢险队,适时开展实战演练,确保闻雨而动,关键时候能够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