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要发布 > 代表大会文件
武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以来议案建议及2024年民生实事事项办理情况的报告
发布时间:2025-03-13 10:01    打印     阅读次数:

——2024年12月27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区委(区政府)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李武军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向大会报告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建议及2024年武昌区民生实事事项办理有关情况,请予审议。

一、议案、建议办理基本情况

2024年,区政府承办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议案2件,会议期间代表建议194件,闭会期间代表建议85件。截至目前,1号议案和2号议案的主要工作任务已完成;279件建议已全部办理完毕,办复率100%,代表对办理结果满意和基本满意率100%。

二、议案办理情况

一号议案“关于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议案”和二号议案“关于深化‘健康武昌’建设,促进医疗健康事业发展的议案”办理情况如下:

(一)一号议案办理情况

区政府以办理一号议案为契机,全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强力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一是完善创新工作新格局。贯彻落实区委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城市发展方式转变和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围绕金融服务、工程设计、商业商务、文化旅游等产业构建“三链五级”的发展体系,全面谋划产业链工作机制。健全创新发展运行机制,建设全国碳金融集聚区和绿色智能船舶产业集聚区。

二是拓展创新发展新空间。加速“一城一港一中心”的空间布局,积极打造珞珈北斗集聚示范区,创建全省北斗产业集聚发展核心承载地,助力湖北省北斗卫星技术应用协会和中国电信北斗技术创新中心落户武昌。与武汉大学深度合作,支持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打造智慧能源、智慧楼宇等应用场景。做强“一楼一品”策略,打造全国首个高铁科技产业总部楼宇和碳金融集聚示范楼宇。

三是打造创新企业新群落。大力实施企业培育计划,支持设立中法·AI新质街区项目,完善“人工智能+国际教育+孵化空间”产业布局。促进文旅应用场景融合创新,引进“梦幻灵境”人工智能体验展示中心等多个数字文旅项目。支持省长投、湖北数产集团等企业在武昌布局北斗产业,推动智算中心建成投用,加大数字创意产业的招商力度,招引重点项目5个,招商金额达30亿元。

四是搭建创新人才新高地。完善人才服务机制,实行领导干部直接联系服务专家人才机制,建立人才引育留用体系,用好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政策资源,吸引更多大学生在武昌就业创业。深化科教融合,与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立多个创新机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站,聚焦双碳等领域的创新研究。

(二)二号议案办理情况

区政府坚持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实施全方位、全人群、全生命周期健康行动,蹄疾步稳推进“健康武昌”建设。

一是完善区域基层医疗体系。以区域医联体建设为牵引,构建完成“区属武汉市第七医院为核心,区疾控中心为枢纽,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支撑,辖区8家三甲医院为资源补充”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实现区域全覆盖,推动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加强应急救护科普培训,强化12个急救站点作用,助力打造“10分钟医疗急救圈”。

二是提升基层社卫服务水平。持续推进中华路街、积玉桥街两个社卫中心建设。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6家基层医疗机构分别增设8个诊疗科目,新创4家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站,进一步提升基层医防结合能力。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服务“三服”融合机制,采取上门服务、集中服务、远程服务等方式,满足群众不同需求。在各级医疗机构和基层社卫中心之间搭建平台,举办各类大型专业技术培训,实现相关专科基层医护人员培训全覆盖。

三是推动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任链长、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区政府副区长任副链长、街道人大工委主任任街道“分链长”工作制度,多举措招引生命健康企业,签约亿元以上生命健康类项目9个,有序推进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等10个区内医疗、养老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推动环“省人民-市三医院”特色街区建设,借助楼宇运营方助企政策主动吸引11家大健康企业入驻文创大厦,并与省人民医院建立长期合作;重点引入“时珍瑰宝馆”“叶开泰生活武汉旗舰店”等新式中医药特色店铺进驻粮道街道昙华林,街区中医药文化健康科普教育基地建设已成气候,街区产业集聚加速形成。

三、建议办理情况

今年以来,区政府紧紧围绕区委工作安排,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真吸收采纳代表意见建议,顺利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工作。

(一)聚焦经济发展。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重点办好强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转型等方面建议21件。

办理杨永兵代表提出的《关于做好武昌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的建议》(第40号),依托金融网格化工作机制,组织行业主管部门及各街道积极收集企业、个体工商户融资对接需求,搭建金融机构服务辖区企业的载体,推动金融服务深度下沉商圈、园区、楼宇、社区,开展小规模、多频次的融资对接活动,实现各类市场主体融资的精准对接。

办理刘正心代表提出的《关于创新运用资本运营工具加快推进武昌区科技创新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建议》(第65号),加强与区内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研成果高效转化。对接落地武汉大学、中科院等10个院士专家牵头的成果转化项目,首义科创母基金与63家重要研究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办理饶满琳等9位代表提出的《关于武昌区集合资源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中商业新地标的建议》(闭会第33号),指导楚河汉街成功创建湖北省级示范步行街,服务武汉SKP顺利开业,带动千余个国际品牌落户武汉,助力楚河汉街商圈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商业新地标。

(二)聚焦城市更新。结合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办好片区更新改造、道路优化建设等方面建议45件。

办理王琨代表提出的《关于建成螃蟹岬山顶小路(暂)使其有效发挥昙华林正街交通辅助功能的建议》(第56号),在代表和部门的合力推动下,凤凰山东出口改造工程顺利完成施工,道路连接中山路至昙华林城墙博物馆停车场,在凤凰大厦小区、泛悦汇商圈都留有出入口,缓解了昙华林片区的交通状况,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

积极采纳楚俊代表提出的《关于打造黄鹤古城特色民宿街区的建议》(第85号),将打造特色民宿街区的设计思路纳入武昌古城华中音乐谷城市更新方案,策划王府西市、东市、黄鹤雅集三大亮点项目,通过挖掘历史故事,还原历史街区风貌,建设“黄鹤楼大景区”配套住宿、休闲特色街区。

办理彭克军代表提出的《关于畅通杨园街道融侨城外围微循环道路的建议》(第17号),将微循环道路建设作为重要民生实事全力推进,加快建成铁四院路(铁机路-馨雅街)、桥梁村路(铁机路-馨雅街)、馨雅街(临江大道-和平大道),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三)聚焦环境提升。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办好绿化养护、道路修缮、公园管理、交通出行等方面建议150件。

办理规整电线、安装燃气、修补路面、移木剪枝等建议57件,区城管局累计为91个老旧小区修剪大乔木1.13万棵,修剪行道树4万棵,整治架空管线道路15条,维修道路230余条、6.2万余平方米,助力城区环境品质提升。

办理整治违停、交通安全、交通设施优化等建议33件,营造畅通、安全、绿色、文明的道路交通环境。办理代表李明泉提出的《关于加强东湖村社区主干道交通管理的建议》(第180号),跨区域协调洪山区交通大队,邀请人大代表现场商讨,推动解决车辆违停问题。

办理水务设施改造、水环境保护等建议15件,改善居民用水条件,提高水务服务质量。办理胡家胜代表提出的《关于解决好杨园街道国棉社区锦绣家园9号楼下水网管堵塞问题的建议》(闭会第3号),制定应急和谋远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将小区居民楼纳入“长江武昌段北片汇水区域排水管网混错接改造及雨污分流工程”实施范围,工程完工后将有效改善居民用水情况。

各街道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发动居民参与属地共治。为缓解居民停车难问题,珞珈山街道广泛征求居民意见,经摸排勘查,充分利用有限空间,将垃圾堆放点、闲置空地改造为居民停车泊位,为居民新增停车泊位20个。水果湖街道“吹哨”区直部门,积极联系辖区省直单位,明确银海山庄小区无名小路路权,合力解决路面破损、车辆违停等问题。

(四)聚焦民生保障。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聚焦群众所需所盼,办好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方面建议63件。

办理汪琳代表提出的《关于推进中小学全面实施午休‘舒心躺睡’工程全面落地实施的建议》(第169号),立足我区实际情况,在新改扩建学校融入“舒心躺睡”相关设计,购置150套可折叠的健康午休桌椅,在新建校进行试点,为学生创造舒适午休条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办理陈遥、韩文亮代表提出的《关于发挥汉剧国家级非遗项目力量的建议》(第94号),将汉剧惠民演出场次增加至每月4至6场,进一步加大汉剧宣传推广力度,提升汉剧品牌价值。积极推进“戏曲进校园双百场”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地方戏曲文化,促进汉剧文化成为响亮的城市文化教育品牌。

办理楚俊代表提出的《关于改善老旧小区治安环境的建议》(第76号),积极联系武昌电信公司,深入黄鹤楼街道西厂口社区,就社区安防系统薄弱问题进行实地调研、踏勘,成功加装监控点位13处,并可在社区、街道派出所、公安分局进行调阅查看,有效改善了社区整体治安环境,提升了居民的安全感、满意度。

四、2024年民生实事事项办理情况

过去一年,区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把办好民生实事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理念的具体实践,通过实行民生实事项目化管理、清单化推进、责任化落实,不断提升民生实事办理质效。

目前,各项民生实事的工作任务已基本完成:全年修复人行道2.7万余平方米、车行道3.5万余平方米,建成微循环道路10条,新增机动车停车泊位17067个、充电桩11239根,交通出行更加便利。新建排水管网9.4公里,疏捞维护排水管网910公里,建成口袋公园7个、公园绿道3公里,13座城市公厕正在改造,市容环境更加美丽。组织各类招聘活动58场,提供岗位6.5万余个,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就业环境更加友好。新增学前及义务教育学位超3330个,推动居民小区加装电梯121部,全区现有托育机构104家、托位数5876个,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累计达50个,公共服务更加优质。新增51家连锁品牌便利店,培育65家智慧商店,建成1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居民生活更加幸福。开展文化惠民活动89场、全民健身公益服务活动182场,文体活动更加丰富。

五、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办理责任。区政府高度重视人大议案建议及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切实把办理和督办作为政府系统转作风、强落实的重要抓手。坚持区领导领衔督办,加强对办理工作的组织调度和督促落实。各承办单位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照工作方案和任务清单,制定工作方案,逐项落实到位。

(二)严格工作制度,提高办理实效。落实审查机制,严格审核承办单位的答复件,做到与人大代表沟通充分、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签字,切实把办理质量放在首位。落实分类办理制度,凡是应解决又有条件解决的,及时解决;因条件限制暂时解决不了的,列入工作计划创造条件逐步加以解决;确因政策或其他原因无法解决的,主动向代表说明情况,争取代表的理解与支持,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

(三)强化督查调度,提升工作质量。强化监督检查,区政府分管领导、各战线定期围绕议案建议办理及民生实事推进情况进行调度;区政府办公室定期收集相关部门工作推进情况,采取领导约谈、电话催办、现场督查、跟踪督办等形式,督促各承办部门主动作为、加强沟通、强化联动,把议案建议和民生实事办理工作落实到位。针对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召集相关部门研究会商,理清工作路径,确保高效办理议案建议,有力推进民生实事项目全面实施。

2024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常委会的指导关心下,在区人大代表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代表建议和民生实事办理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与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凝心聚力、担当作为,全力办好代表建议,确保人大代表满意、全区人民满意,更好推动武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