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7日在武汉市武昌区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上
武昌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李武军
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17年武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8年计划草案报告如下,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一、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第二年,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之年。一年来,我们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抢抓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等重要机遇,聚力改革攻坚、奋力拼搏赶超,着力推进重点功能区建设、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大社会保障力度,保持了经济社会的稳步健康发展。
(一)区域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60亿元,增长8.5%;完成服务业增加值910亿元,增长8.5%;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17.0%;实现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8亿元,同口径增长19.0%;实现招商引资总额700亿元,增长54.3%;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分别完成3.8%和4.3%的市级目标。
(二)创新发展战略稳步推进
聚力聚焦创新驱动,成立区创新发展委员会,统筹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创新载体建设不断加强,正式启动并推进“中科武大?智谷”建设,科创大厦一期引进氪空间、知卓集团入驻。“小洪山科学城”中、东区旧改工作启动建设。V+合伙人大厦建设基本完成,黑马会正式签约进驻武昌,协助小样社区确定项目落地。太库、珞珈创谷共入驻企业团队49个,“VV+车联网产业园”企业入住率达98%。大成汇创业孵化平台、徐家棚街V创空间、南湖社会创新中心等项目投入运营。重点打造5.5创意产业园等八个科创小微企业园。加快 “招才引智”,成立区招才局,引进培育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省“百人计划”专家、武汉“城市合伙人”等高层次人才38名。研究制定促进新民营经济发展意见和政策措施,推进民营企业在文化创意、信息技术、高端智能制造、高端商贸服务领域发展。验收印发“智慧武昌”建设总体规划,整体推进“智慧武昌”各类智慧应用项目建设,完成区级协同办公系统一期建设并全员使用,启动区级大数据中心建设。
(三)现代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金融产业进一步集聚优化,引进恒丰银行武汉分行、富邦华一银行武汉分行等省级以上金融机构18家(区域总部型金融机构10家,法人机构8家),新引进基金15家,新增新三板企业挂牌3家,华中新金融孵化中心新增孵化企业17家,基金大厦加快建设。编制《武昌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成功签约武昌特色文化小镇、开心麻花华中剧场、理工数传等项目,湖北省云旅游客厅运营开业。支持智能制造、医疗健康、现代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有序推进中船重工719所海洋核动力平台项目建设,中科联影医学影像联合实验室、中国生物医学影像院士工作站挂牌成立。正式启动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工作,遴选确定2家专业基金管理公司为托管机构,完成设立2个子基金、投资4个项目的工作目标。
(四)项目投资招商成效明显
狠抓项目策划和落地,组织实施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项目173个,完成投资201亿元;“十三五”重大项目库新增项目150个;全区56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帝斯曼国际中心、汇通新长江等9个项目基本完工;宜昌大厦、天风大厦、联投中心裕大华、融创中心等20个项目实现开工。农讲所、斗级营、昙华林瑞典教区、岳家嘴无线电二厂、省六建等重点项目加快征收。金融城核心区一期进展顺利,《白沙新城城市概念设计》、《杨园片规划研究》编制工作稳步推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有力推进,全市首家招商展示中心建成并交付使用,全年签约亿元以上投资项目41个,其中30亿元以上服务业项目5个;引进中煤财险、福中集团等500强企业分支机构9家、研发机构1家。
(五)城市基础建设进档提速
市级重点工程轨道交通7号线一期、轨道交通8号线二期、轨道交通5号线、杨泗港长江大桥、新武金堤一期征收工作进展良好。沙湖大道万达段、铁机路拓宽、宏祥路等20条道路建设完工,晒湖路、南安街等7条道路开工建设。圆满完成停车场建设三年计划,全年建成水果湖政务中心机械停车场、梅苑社区平面停车场等点位共2123个停车泊位。系统推进“四水共治[1]”,实施重点项目21个,武青堤江滩公园启动建设,风华天城排水改造、木材厂和倒口湖泵站排水收集系统改造等项目基本完成。“三旧”改造有序推进,策划实施岳家嘴片、中南建筑设计院片、红岭三期等旧城改造项目65个,完成武车E、武昌热电厂宿舍等土地储备26宗,武锅生活区、武重B等土地供应19宗。
(六)城区环境品质逐步提升
高水平建设文明城区,配合全市完成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复查测评迎检工作。高标准实施城市管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继续保持全市中心城区前列。投入200余万元,对户外公益广告进行更换和提档升级。完成首义路、和平大道等主次干道门面招牌的提档升级以及54栋沙湖景观楼宇亮化建设。全年拆除各类违建245处、10.49万平方米,其中拆除新增违建33处、0.7万平方米,拆除存量违建212处、9.79万平方米。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安装工地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16套、道路扬尘污染在线监控系统4套,强化扬尘治理;推进平湖门、余家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综合整治,依法完成武汉良久码头、武船3号公务船码头搬迁和南华高速、小五站等码头关闭;实施“绿满武昌”工程,新增绿道10公里、绿地16.5万平方米;PM10和PM2.5浓度均值分别同比下降7.9%和11.3%,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60天。
(七)社会治理创新固本强基
推进“红色引擎工程[2]”,打造“红色物业”示范点35个;遴选46名优秀社区工作者,开展“红色头雁”培训。建成14家街道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对22家社会组织及公益项目实施资助。投入3470万元实施社区惠民项目2689项。深入开展“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工作,实施“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3]”专项行动,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17%。将公安等视频资源整合接入区网格化指挥调度中心,推进综治视联网建设。开展第四届武昌区首义质量奖评选活动,我区市民质量满意度测评指数位居全市前列。在全区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督促整改隐患10700余个,整改24起挂牌督办重大火灾隐患。成功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形成“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八)社会民生服务回应关切
做好养老服务需求保障,完成2家社区养老院和12个社区老年人服务中心建设任务,打造28个老年人宜居社区。进一步完善区级智能养老信息平台建设,探索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服务。与全区37家养老机构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抓好养老机构安全生产工作。促进就业创业,全区城镇新增就业3.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2%以内,新增劳动创业者0.5万人,创业带动就业2.8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0.6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0.3万人。全区发放低保金6234万元、各类专项救助金1031万元。实施农村扶贫项目47个,投入帮扶资金1000余万元。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新建保障房4700套。
(九)公共服务保障优质高效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发展,武汉小学珞珈山校区、武昌实验中学初中部铁四院校区、武汉市粮道街中学积玉桥校区挂牌,推动学校对口帮扶,实现办学品牌输出;新增教办园3所、普惠园16所,公办普惠学位占比超过80%;中高考成绩保持全市领先。推进市七医院等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群众看病就医负担明显减轻。建成市武昌医院和杨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省中医院与省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个紧密型医联体。启动“支付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运用大数据引导居民签约家庭医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为社区配送图书2万册,送电影400场;以“首义之春”、“武汉之夏”系列群众文化活动为引领,送文化惠民活动200场;圆满完成武汉马拉松和第43届武汉国际渡江节武昌段赛事。
(十)重点领域改革纵深推进
以“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为核心的“放管服”改革有力推进,实现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个全集中”。建成“云端武汉·武昌区政务服务大厅”,区、街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全部入驻,93项服务事项下移街道行政事务服务中心办理,基本实现一窗多能、全科服务、全区通办。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万余个,总量保持全市中心城区第一。制定国有经营性房产集中管理、生产性事业单位转制、区属投融资平台和国有实体企业整合等一批国资监管制度性文件和改革方案,进一步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激发国有经济活力。
总体来讲,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总体执行情况良好,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一是经济增长新动能尚在培育,结构调整带来经济增速放缓,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较大。二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的集聚度还不够,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还不高,区域协调发展还不平衡。三是城市的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与群众的期盼和要求尚有差距。城区空气质量、水源环境等生态保护治理任重道远,民生领域基础设施建设还须加强,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尚须进一步提升。四是发展不够、群众利益诉求日趋多元,协调各方利益难度、维稳压力加大,社会治理面临更大挑战。
二、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8年是全面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展望新的一年,挑战与机遇并存。从大环境来看,经济运行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依然存在;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持续上行基础还不牢固,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形成。但同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孕育兴起给我们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将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国企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将给我国经济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就省市而言,湖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努力建成中部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奋斗目标蕴含大量发展机遇,“三化”大武汉[4]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主轴[5]的打造,以及“七军会[6]”的筹备等都为武昌实现区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有力的政策支撑。
综合考虑武昌的发展需要和现实可能,并与“十三五”发展规划衔接,提出如下总体发展要求和目标:
2018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红色引擎+五线推进[7]”工作思路,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实施“创新+投资”双轮驱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保障社会民生,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实现武昌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预算目标并力争增长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
——实施重大项目179项,年度计划投资208亿元;
——实现招商引资总额800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率和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率完成市级下达目标。
三、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任务
(一)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创新型城区建设
狠抓创新载体建设。加快启动“中科武大?智谷”核心区“中科院小洪山科学城”项目建设。以湖北科创大厦为载体,引进培育一批处于产业链核心、关键环节的龙头企业和产业项目,推动以“北斗商用产业化基地”为核心的中科武大双创园建设。以V+大厦为依托,持续引进一批具有行业带动能力的国际龙头企业,打造以“科技、人才、资本”为主题定位的V+产业基地。以信息技术为抓手,落地“六个一”[8]项目,完成中科院“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产业化基地”建设。
构筑区域人才高地。持续推进国家、省、市、区各级各类人才计划推荐评选工作,鼓励招才大使引荐海外高端科创人才来武昌创业。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加快规划建设人才公寓,筹建青年主题社区。积极参与全市和组织策划我区“百万校友资智回汉”系列活动,吸引校友资智。以“武昌区创新驱动发展和人才服务中心”建设为依托,引进一批创新服务实力机构加盟武昌,通过委托管理运营政府服务平台、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等方式,合作打造武昌区双创和人才服务平台体系。
助力创新成果转化。开展科技企业发展专利“扫零工程”及“倍增工程”,全年力争专利申请量突破6000件,授权量突破4000件。以打造“中科武大?智谷”等双创载体为契机,构建全区科研成果转化平台,深入对接中科院武汉分院、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优势科研成果,努力为优质项目在武昌转化落地提供服务。
推进智慧武昌建设。实施全区政务网络升级改造,加快主干传输网络扩容、提速;持续推进区级大数据中心、区级协同办公系统二期项目建设,建立和完善电子政务统筹协调机制、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促进全区数据资源共享;加快推进智慧园区、智慧旅游、大数据金融平台建设,促进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云端武昌、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智慧养老、智慧助残、智慧交通、智慧就业、智慧水务、“红色物业”智慧平台建设,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二)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支持重点产业集聚创新。推进“新金融特区”计划,加快大数据金融平台项目和基金大厦建设,助推其成为区域金融产业发展展示窗口和新金融产业发展突破点。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专项政策,做好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申报建设工作,打造文化创意子基金群、影视动漫音乐美术创业群、文化创意企业总部群三大产业板块。繁荣商贸业,推进武商梦时代广场、融创中心等商业综合体开工建设,用新技术、新业态、新商业模式推进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加大旅游的宣传推介力度。大力支持工业总部、工业设计、技术研发、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领域企业发展,围绕武昌产业园区转型,加快智慧产业发展,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水平。
高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全面梳理区内可用招商资源,对区内土地、楼宇、园区等项目载体进行定向包装,建设有特色、有吸引力的招商项目库。举办大型的招商活动,重点发起国内投资环境推介会、海外投资环境推介会和楚商、校友投资环境推介会,着力将武昌打造成投资关注的焦点。同时,抓多频次、点对点巡回拜访行,发起持续攻势,巩固投资意向,促成项目转化落地。持续推进特色楼宇培育工程,探索依托长城汇、万达中心、绿地国际金融城、知音创意大厦等优质楼宇资源,因地制宜促进同类企业抱团发展,打造完整的产业链条,形成专业化产业楼宇。
大力发展新民营经济。加快推动新民营经济的成长和集聚,提高新民营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和潜在增长水平。继续深入落实企业精准服务工程,组织银企对接,发展第三方担保业务,设立武昌区中小企业应急转贷资金池,给予中小企业贷款贴息支持;实行市区联动推行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扩大“武昌区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金”规模,健全融资风险分担补偿机制,进一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放大作用;设立“武昌区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为种子期、初创期民营企业提供股权投资,促进我区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服务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武昌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工作,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社会影响力。加快储备成立子基金,实现项目投资,积极支持我区战兴产业重点企业的发展和重点项目的建设。继续做好辖区内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的调研与基础数据统计工作,完成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幅目标任务。
(三)着力城建攻坚,提升城区承载能力
加强亮点区块建设。围绕“长江主轴”规划,打造江南亮点区块。完善功能轴,突出滨江核心区和华中金融城建设,完成滨江商务区地下空间和地下环路PPP招投标并实质性启动项目建设,加快热电厂宿舍区、武车片等地块整理出让,加快推进联投中心裕大华、宜昌大厦等重大项目建设,创造条件实现万吨冷库、新生路片等地块项目新开工;积极服务华中金融城核心区一期K2项目建设,促成核心区一期K1、K3用地实质性开工。启动小湖口村、滨湖电子二期扩大片等项目,完成电视机厂、岳家嘴无线电二厂等地块挂牌出让。建设发展轴,加快启动、实施杨园地区铁四院片房屋征收工作,发挥铁四院引领作用,引导工程设计产业集聚发展;深化白沙洲地区新城规划设计和产业定位研究,启动明伦街棚户区改造,高标准打造引领创新的“白沙智洲”。彰显文化轴,加快复兴武昌古城,完成昙华林核心区和斗级营地块出让,启动东西城壕、得胜桥千年古轴片房屋征收,将街区风貌保护与现代功能植入相融合,展示武汉气质魅力。修复生态轴,谋划、实施蛇山北坡拆迁整改项目,规划建设若干垂江绿化廊道,依托武九铁路搬迁启动“武昌生态文化长廊”建设。打造景观轴,加快推进中华路、月亮湾城市阳台规划和建设,突出阳台主题特色,建成展示滨江岸线国际化形象的窗口;深入推进长江主轴右岸大道规划建设,建成集快行、慢行、观江观景等功能于一体的滨水景观大道。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更新。2018年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计划投资63亿元。加快轨道交通5号线、8号线二期的征收收尾,大力推进轨道交通11号线东段二期、新武金堤二期等工程征收工作,保障市级重点工程顺利实施。积极推进晒湖路、中南三路等一批续建道路建设,新建紫凌路、万福林路南北段、车家岭街等道路,全年计划完工18条以上。计划投资7000万元高规格分步推进武昌区“智慧水务”建设,利用电视检测、声纳检测、潜望镜检测等方法对全区排水管网进行详细勘察和隐患排查。加快“三旧”改造,完成房屋征收110万平方米以上,实现土地供应19宗、1100亩。
(四)巩固文明创建成果,提升城区环境品质
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常态化。深入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十大工程,组织迎接全市城区文明程度指数测评工作,力争保持在全市先进行列。常态化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持续打造武昌区吴天祥小组志愿服务品牌,助力武汉建设“志愿者之城”。深入推进文明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社风。扎实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市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城区文明程度。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推进城市管理常态化建设,力争全市城市综合管理优胜城区。加大对夜间施工、油烟噪声扰民及违法占道经营、乱搭乱盖等突出问题的整治力度。启动全区人行天桥、通道智能监控设施安装工程,提高桥梁信息化和科技化管理能力。加大对智慧城管及城镇燃气监控系统的投入,在武昌区51个瓶装液化气供应站安装视频远传装置系统,实现燃气企业电子监控全覆盖。加大对大中型餐饮单位推广安装远程在线实时监控系统(计划达50家),实现无间隙监控。加强共享单车管理,规范停放秩序。
优化城市生态环境。重点谋划“七军会”沿线房屋立面整治,开展“七军会”重要保障线路道路绿化和景观提升工程,整治290栋房屋72万平方米,同步推进七号线站点周边、卓刀泉北路、杨园街科创园等环境综合工程。实施“一湖一品”工程,打造高质量的湖泊景观,做好罗家港、董家明渠等港渠截污工作,确保污水经处理达标排放,建设滨水生态绿城示范区。继续实施“绿满江城、花开三镇”工作,大力推进19公顷控规绿地建设,对31个社区进行绿化提档升级,新增绿道10公里、街头花景100处。构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更好服务区域循环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
(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加强社区基层治理能力。围绕“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这一主线,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续创建“红色标杆”示范社区,探索各具特色的社区治理经验;加强对第七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指导,完成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坚持物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根据需要组建街道物业公司,实现老旧居民区“红色物业”全覆盖。筹备建设新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社创谷),实现集社工、志愿者、社会组织为一体的省内首家区域性社会组织总部基地。持续推进“三社联动”社会工作项目,实现社会工作服务在基层民生领域全覆盖。组织做好第五届“社区治理十大创新项目”、“一居一品”特色社区评比活动。
提高社会综合治理水平。全面实施信访生态修复工程,在试点基础上,开展推进街道、社区综治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平安小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等系列“平安细胞工程”创建工作。启动“天网”三期工程,力争在社会面和社区新增监控探头2300余个、wifi嗅探1000个。深化中心戒毒社区创建,夯实禁毒工作基础。统筹律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基层法律服务等资源,着力打造规范化、便利性、多层次的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深入开展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商品质量监测和各类专项整治行动,确保全区无重大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加强交通、消防等公共安全监管。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源头治理,严格执法检查,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重预防机制。继续在街道社区建设食品药品知识宣传教育及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站,推动食药安全宣教、快检工作向社区延伸,提高公众食药安全满意率。
(六)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增强人民福祉
促进教育全面均衡发展。扩大教育资源供给,积极推进复地东湖国际幼儿园、南湖一小、陆家街中学等校园建设,启动实验中学规划改造。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加大投入力度和资源调配,推动片区一体化建设。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学考选考指导意见研究,做好师资、教室等条件准备,积极应对新高考。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推动二职中心达标建设,加强培智中心建设,支持东湖中学新疆班、回民小学开展民族教育。打造“社区教育精品项目”,培育“社区居民学习共同体”。落实武昌现代化学校建设发展规划,完成复兴路小学等9所小学,首义中学等6所初中现代化学校创建工作。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示范区”。统筹学校教育资源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市七医院改革和新建工作。稳步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创建工作。启动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三期建设。推进计生工作转型发展,健全妇幼-早教-托幼服务链条,适应好“全面二孩”政策释放的社会需求。全面推开公共场所和用人单位母婴设施建设工作。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做好徐家棚街、中华路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迁建工作。建立动力机制,引导大医院专家下基层社区坐诊、巡诊;推广“支付宝”签约新模式,突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以及慢性病患者、贫困人口等重点人群,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繁荣公共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抓好百场文化活动进社区、免费送票看演出等惠民服务重点项目;扶持群众文化优秀项目,举办好“首义之春”、“武汉之夏”、“首义文化节”、“龙腾狮跃闹元宵”,“广场舞大赛”等品牌活动。做好“七军会”配套建设,加快推动武泰闸体育馆和体育场规划建设,加强社区体育设施更换更新和沙湖、四美塘等公园体育设施的投入。举办2018“大成武昌?城市定向赛”、武术比赛、排舞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活动,组织2018年“武汉马拉松”、“武汉国际长江渡江节”等赛事武昌段工作。
(七)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提升养老服务水平。新建12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创建30个老年宜居社区。实现全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化运营全覆盖。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系统市场化服务机制,选择一些信誉好、规模大的社会组织,项目化运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满足居家老年人各方面服务需求。投入300万元,购买为老服务项目。改造升级武昌区智能养老服务平台。强化对养老机构服务范围、服务质量和服务收费的日常监督,安装养老机构安全监管系统,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率。委托具备培训资质的机构对全区护理员开展培训,提升护理员素质和技能。
完善就业创业和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社会保险政策改革和调整,筑牢民生底线。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打好春风行动、小额担保贷款、职业技能培训等优质“组合拳”。继续推动人才服务中心实体建设,积极开展招才引智系列活动。认真落实市区大学生留汉政策,定期举办各类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优选一些创业项目给予相应扶持。严格落实各项优抚政策,确保各类经费发放到位。继续抓好低保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医疗救助等工作。完善扶残助残服务体系,落实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继续做好对口农村和城市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做好住房保障工作,加快公租房建设,多渠道筹集房源。
(八)深化关键性领域改革,增添发展创新活力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按期完成区监察委员会组建等工作,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聚力深化“三办”改革,在区级综合行政审批改革基础上,以“互联网+”为手段,对行政审批事项进行动态调整,加强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提升政务服务质量和效率。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切实做到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优化重点企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扎实做好重大工程项目即报即批和“容缺受理”,落实企业清费减负工作。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制定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及年度投资计划。计划安排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210项,总投资85.64亿元,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53.40亿元(其中,区财政资金18.76亿元,市级以上资金0.36亿元,其它资金34.28亿元)。
强化经济领域改革。继续推动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造。推进武昌辖区内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加快出资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完善试点企业负责人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合理确定试点企业负责人薪酬结构和水平、规范薪酬支付与管理、统筹规范福利性待遇、健全薪酬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区属投融资平台和国有实体企业整合重组,组建武昌国资控股集团公司,创新投融资平台体系。加强信用体系建设,推行“武汉市信用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武昌区信用信息汇集系统”并做好信用信息的管理工作,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做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区委的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下,在区政协的支持下,戮力同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区和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区建设!
附件:2018年区本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计划编制说明
附表:2018年区本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计划表
附件
2018年区本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
计划编制说明
为积极发挥区本级政府性投资导向作用,进一步加强政府性投资项目管理,合理安排项目建设资金,根据区人大《关于加强区本级政府投资计划审查监督的决定》的有关规定,编制了2018年区本级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计划。现将编制情况作以下几点说明:
一、编制原则
坚持“量入为出、综合平衡、保障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集中资金保障重点领域项目建设,确保续建项目建设,合理安排新开工项目。
二、编制范围
凡拟在2018年度使用区本级政府性资金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均属本次编制范围。
1、资金来源:全部或部分使用区本级财政资金、使用中央、省、市级补助资金由区本级财政配套的政府性投资项目;
2、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在50万元以上(含50万元);
3、项目性质:建设类项目(含信息化建设)列入计划(单纯设备购置及购买服务不列入其中);
4、项目分类:按工程阶段分为新开工(新建)、续建两类;按项目建设类别分为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社会事业项目、公共管理设施项目、信息化建设项目等四大类。
三、列入计划项目基本情况
2018年计划安排政府性投资建设项目210项,总投资85.64亿元,2018年计划完成投资53.40亿元(其中,区财政资金18.76亿元,市级以上资金0.36亿元,其它资金34.28亿元)。
1、按项目工程阶段看,新开工(新建)项目134项,总投资41.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7.59亿元;续建项目76项,总投资44.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5.81亿元。其中,第一大类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中的第一项军运会保障建设项目、第二项长江主轴配套建设项目、第三项四水共治项目、第五项道路建设项目、第六项城市管理项目中的“新建”项目是指新列入2018年区城建计划推进实施的项目;“续建”项目是指已列入往年的区城建计划,截至2017年底尚未完成,继续列入2018年区城建计划推进实施的项目。表中其他项目的“新开工”是指2018年开工建设的项目,“续建”是指往年已开工建设,截至2017年底尚未完成,2018年需继续建设的项目。
2、按项目建设类别看,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项目152项,总投资68.99亿元,年度计划投资43.84亿元;社会事业项目18项,总投资12.17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16亿元;公共管理设施项目26项,总投资2.7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37亿元;信息化建设项目14项,总投资1.75亿元,年度计划投资1.02亿元。
[1]四水共治:防洪水、排涝水、治污水、保供水。
[2]红色引擎工程: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社会治理全过程,推进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三打击两整治一提升:打击“盗抢骗”犯罪、黑恶犯罪和网络贩枪犯罪,集中整治毒品犯罪、公共安全隐患,着力提升安全感和满意度。
[4]“三化”大武汉: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
[5]长江主轴:围绕主城区长江段,集中展示长江文化、生态特色、发展成就和城市文明,打造世界级城市中轴文明景观带。
[6]七军会: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
[7]五线推进:围绕发展拼搏线、长江主轴线、平安亮丽线、民生幸福线、改革创新线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8]“六个一”项目:高端智能医疗影像联合实验室,中科天眷科创空间,中国高端医学影像院士工作站,中国生物医学影像发展战略论坛,引进龙头企业上海联影公司,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项目。